■本报首席记者 姜澎
软件公司、广告公司、教育培训公司、写字楼租赁公司,复旦大学研二学生张永平已经历四次创业坎坷,到了今年,他创业的第五家公司——“企业去哪”网站终于初战告捷:4月网站上线后很快获得400万元天使投资,前不久又有多家投资机构前来洽谈Pre-A轮(A轮前期)融资,公司估值已超过千万美元。
“为像我这样默默无闻的小微企业服务,陪创业者度过最艰难的时光。”这次创业,张永平似乎在众多创业者的痛点中找到了商机。
创业失败重考哲学系思考人生
张永平是复旦大学软件学院2003级学生,大二时就和同学合办了人生中的第一家公司——在宿舍里挂牌的“OurStudio软件公司”,专为企业搭建网站平台。
2006年,他和同学参加创业大赛,获奖后得到上海大学生创业基金3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创办了谦益传媒。虽然年收入最高时超过了千万元人民币,但公司还是没能撑过第五年。其间,他和同学一起创业的另两家公司也未成功。
张永平开始困惑起来:“我觉得自己智商不低,为什么创业时好多事情想尽一切办法都解决不了,连员工都管不好?”他告诉记者:“当时我心中满是疑问——今天的我是不是我满意的自己?我究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也想成为那些改变世界的人,但是又找不到理论依据,甚至连自己的温饱都没彻底解决。”
张永平于是去考MBA,被复旦管院录取了。但思前想后,他觉得读MBA不能解决心中的疑问,2013年重新报考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被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录取。读了一年多,张永平慢慢悟出一些道理:“我觉得以前的自己太自私了。虽然这个结论听起来很可笑,但对创业者来说,如果只想着一年挣个百万,那么共同创业的人能得到什么呢?目光短浅,活在很小的天地里,这是我创业失败的原因。”想明白这一点,他感觉好多了。
三件傻事使他决定服务小微企业
读研期间,张永平开始反思自己的创业经历,上一次创业时干的三件傻事,终于触发了他开设“企业去哪”网站的灵感。
当时,张永平注册完公司后去银行开户,连找三家银行都被拒,理由是“没有对公业务”。他找了熟人才知道,真实原因其实是银行嫌自己60万元的注册资金太小——银行为大企业和小企业服务的成本几乎一样,收益却差太多。第二件傻事是,公司运营第一个月,就被税务局点名批评,原因是没有主动报税。张永平说,自己从没想到,公司即便没有收入、没有开出去发票,也要去报税,而且如果3个月没有主动报税,就会被列为黑户。后来公司注册一年,他又因为不知道要年检,被罚1万多元。
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一年新增创业企业2000万家,上海去年一年新增20万家,但是只有2000家企业获得了风投并有专人为他们服务。“那就意味着,有99%的创业企业会面临注册、每月记账、报税等小麻烦。虽然可以处理好,却需要花费不少时间。”至于那些科技园和创业园区,张永平说:“我自己的经历证明,好的园区,小微企业很难进驻也很难获得服务或优惠。”
为这些小微企业服务,减少他们创业路上的艰难,就此成了张永平第五次创业的目标。
创业百天收获千余客户
张永平开始市场调查,他打开百度输入“公司注册”,可以查到全国数十万家中介公司,上海也有超过1万家。这些大多是夫妻老婆店,“走完整个注册流程,至少需要花费3000元甚至上万元。如果替公司每月代账,收费就更不规范了,可以低到500元,也可以高到1200元甚至更多。”
“企业去哪”把企业注册的完整流程搬上网,并作极致切分,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甚至微信完成整个注册过程。各个政府部门及园区、银行、代理记账部门,也都接入“企业去哪”的后台系统,协同为创业者服务。而网站的收费仅为目前上海注册公司市场价格的30%左右。
上线100天,仅仅依靠在几次创业沙龙上推介,张永平就获得了一批种子客户,在他们口碑传播下,带来了1000多个客户,“可见这一需求有多迫切!而且这些小企业还会产生很多衍生需求。”
在张永平看来,未来10到20年,注定是属于创业者的时代,尤其是在上海提出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后,创业者会越来越多。
让价格体系透明,让创业公司的每一分钱都花得值,和创业者们共同度过最艰难的时光。张永平说:“如果这些企业长大了,也会对我们公司的成长带来好处;如果那些小公司永远不上市,能每年为他们省几千元也很好。”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