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央宫遗址出土的部分带字骨签。
欣闻《汉长安城未央宫骨签》煌煌巨著出版之际,本报记者近日电话专访了正在河南郑州出差的该书主编、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庆柱先生。
▲刘庆柱研究员在中国社科院创新工程2018年度重大科研成果发布会上,身旁是刚刚出版的《汉长安城未央宫骨签》巨著部分卷本(共计80卷)。
▲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庆柱先生。
1、请您介绍《汉长安城未央宫骨签》出版的意义,其中有哪些重要成果?
刘庆柱:数以几万计的骨签集中有规律地放置在未央宫的第3号建筑中,显然这是国家或皇室的有意收藏,骨签上的内容又与中央、皇室有着直接关系,应该属于中央、皇室档案。
首先,这些遗物是在皇宫里出的,不是日用品,应该是国家档案。它们在房子里基本上是分类摆放的、按时间划分的,符合现在档案的管理。档案是备用、备查的,不能埋在墓里,它恰恰是搁在办公的宫殿里、官署里,顺着墙摆放的,而且是长片形的,墙很厚是为了安全。
这部书籍出版的意义,第一是出土地点,判断这些骨签是什么性质。档案是一个国家维护管理统治的很重要的资料,首先放在最重要的地方,古代放在皇宫里,它的文物价值很重要,不是一般的生活用品档案;第二是军工档案。这批档案的性质是军事档案,是生产军火的。为什么搁在皇宫里?因为它级别高,古代人把出土的军火记在档案里,记下出了多少、哪里出的,这是很重要的。
▲1月4日,在中国社科院创新工程2018年度重大科研成果发布会上,刘庆柱发布《汉长安城未央宫骨签》巨著诞生的经过。
我总觉得,文物不是因“物”重要而是因“文”重要。它出在皇宫,是皇家直接用的,又是军事档案,意义非常重要。用现在的话说,最先进的工业在国防工办,这批骨签就是当时的国防工办的档案,或者说是国家军工生产档案。
这批档案首先是皇宫档案,皇宫档案又是军事档案,军事又是国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军事力量,是军事物化的东西。
▲刘庆柱与老伴李毓芳一起整理、研究未央宫遗址出土的骨签资料。
第二个重要,它是汉代的。现在谈汉,汉字、汉人、汉族,其实都跟汉王朝有关。汉王朝一共400年,秦代以后的所有王朝都没有先后400年的,因此在古代,汉指的是中国人,现在把汉理解成汉族是很晚的事。它出在什么时代也重要。对于一个国家、民族来说,文字文明、文化基因最核心的东西是文字,这个时候的文字特别重要,叫“国家通用文字”,是增加国家凝聚力的东西。而这个文字是怎么形成的?怎么中华五千年不断裂?那时的文字与现在有何关系?你怎么知道现在的文字跟2000年前一样?光看书上怎么说不行,得拿出证据、拿出物证。现在找到了这些骨签上的文字,就能由近及远。
1955年,国家语言委员会搞过简化字,实际上不是那时简化的,早就简化了,粗略统计下来简化字有几十个,跟现在完全一样。这批东西为什么以前不知道?因为我们以前见到的墓碑、印章,印章是越仿古越好,现在我们刻的印章没有简化字,除了楷书,基本上是篆字。用篆字好像是个传统,有文化的积淀,但通行文字怎么简单怎么写。通行文字什么样子,不知道,老百姓也没有留下来,刻在碑上、石头上的,都是书法家写的艺术品,而这批东西都是类似于档案、文书的东西,就是老百姓平常用的字,基本上与现在一样,2200年以前就已经定型了,这对一个民族的文化认同非常重要。
首先要认同你的文化基因。文字的基因一看就知道,2200多年前的文字,或者叫国家通用文字,祖先就用这个。但发掘材料是不是2000多年前就这样?我们出了刻在骨头上的字将近46万字。过去出的文字资料是在青铜器上,上面印的都是达官显贵显赫自己,这种实用文字越能看出它的重要。这恰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把2000年前的事情与现在联系起来看,我们确实一直不断裂、一直在延续。
▲刘庆柱、李毓芳夫妇在考古一线。
再者,一个国家很重要的内容是国家机器,国家机器是什么?是政府,有官吏,官吏怎么管理,举个例子,过去古代史书有“职官制”,汉代有“百官公卿表”,直到部级,基层官吏没有,而管理社会的可是基层官吏,现在来说是处级以下,大量的官员是处级以下、科级和一般的办事员。对这部分人怎么管理,以前不知道,史书也不记。但恰恰这批东西主要记的就是处级(县级)以下的干部,我们复原才知道,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最基层的官吏是乡一级,村一级没有官员。说明中国现在的管理制度,就继承了那些东西,不是凭空弄出来的。
▲临近黄昏时分,未央宫大朝正殿——前殿基址(远处高台),这里距发掘出土骨签的3号建筑遗址880米。
▲夫妇俩在田野考古一线。
我觉得从政治学角度来说,这是一批珍贵资料,一个是量大,时间准确,叫纪年;再一个,就是对现实、对我们国家的管理来说,欧美国家没有数,我们中国有,我们解决问题了,说明一个国家,而且我们延续了我们国家。我们说,今天是从历史发展来的,这批东西就能得到证明。
我觉得,它的意义现在来看,还涉及人类学、民俗学、军事学、工业,军工生产管理,等等许多。还涉及国家安全问题,大量的军火在外地生产,涉及制约机制问题、怎么控制、国家怎么管理、中国智慧怎么发挥,等等。
2、西汉时有竹简和木简,为什么这种档案的记录不用竹简、木简而用骨签?
刘庆柱:这就是为什么把它称作档案的重要之处。所有的档案,古代与现在的要求是一样的:第一是用的、备查的;第二,书写材料要结实,要易于保存、长期使用;第三,体积要小,越小越好,体积越小存放越多,档案馆跟博物馆不一样。
因为它量太大,现在的档案都改成缩微胶卷了。古人用蝇头小字,文书档案都特别小,就那样也不行,这批武器档案延续了100多年,它不能坏,用骨签,一是保存时间长,刻的那么小,一个竹简20多厘米长,骨签才几厘米,如果把6万多枚骨签换成竹简,怎么搁放?
未央宫出土的这批骨签,具有五个特点:一是分门别类存放,遗址出土骨签刻文内容不一样,有的集中为“河南工官”,有的集中为“南阳工官”;二是收藏时间长,从骨签刻文年号看,它的年代延续了100多年;三是骨签刻文类似“微雕”、“微型化”,用最小的体积储存了最大的信息量;四是骨签质地坚硬,与竹木简相比,更能满足长期保存的需要。它用坚硬的动物骨头刻文,书写困难得多,但形制基本相同,都是长条形骨片,大小相近。骨签刻文细微,远比一般书写难度大。骨签正面上部磨光,上面直接刻字;五是骨签放置的房屋和院落,防卫特别森严。正因为骨签的这些特点,皇室选择它作为宫廷档案材料。
文:文汇报驻陕记者韩 宏
图: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文汇报驻陕记者韩 宏
编辑:韩宏
责任编辑:朱 辉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