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为纪念李苦禅诞辰120周年,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法古禅心——纪念李苦禅诞辰120周年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了李苦禅先生百余件不同时期精品力作和他与齐白石先生和徐悲鸿先生的往来信札、论画手稿,以及去世前的书法日课习作等实物,展现了李苦禅先生的精湛艺术修为与高阔思想境界。
▲1978年,80岁的李苦禅先生在自己的画室作画
李苦禅先生是中国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大师、人民美术教育家,自幼深受家乡传统文化熏陶,以毕生精力在中国画艺术中执着追求。据了解,在李苦禅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在李苦禅家属及李苦禅纪念馆等单位支持配合下,中国国家博物馆系统梳理李苦禅艺术探索历程,精心策划了此次展览。
此次展览是“国家博物馆20世纪大师系列展”之一,也是继“潘天寿艺术展”“李可染艺术展”“黄胄艺术展”“黄君璧艺术展”等展览之后,中国国家博物馆再次向艺术大师致敬的重要展览。展览为期一个月。
▲1950年代的李苦禅和徐悲鸿
李苦禅先生幼年在家乡以中国画学习入手,1918年赴京学习炭画、油画与西画。1919年入北京大学附设“留法勤工俭学会”,后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旁听,亲耳聆听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梁启超、罗素(英国)等中外学者或革命家演讲,深受革命思想影响。1922年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专修西画,1923年入齐白石门下研习中国画,1925年发起成立“中西画会‘吼虹社’”,立志冲破陈陈相因的画坛时弊,创造新时代之画风。1930年,苦禅先生应林风眠校长之邀出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国画教授,将“传统文化之综合的写意之戏——京戏”引入高等艺术教学体系,以罗丹派雕塑观念启示学生理解“写意手段过程之美”,切身践行蔡元培美育观念,亲领学生“到大自然里找画稿”,突破轻写生重临摹的传统中国画学习模式,开启强调写生为本、临摹为用、大胆创造、示范教学之新风。特别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他亲身参与支持爱国抗战活动,同进步学生、贫困学生休戚与共的言行,树立了正义仁厚的师长风范。苦禅先生1946年起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等职。
▲盛夏图,1981年,李苦禅纪念馆藏
款识:盛夏图。国家日趋兴盛,乃余之愿。祖国古称华夏,想炎夏之际,荷花盛开,乃作荷塘即景,何不题之盛夏图耶!岁在辛酉冬月之初,八四叟苦禅。荷之性情,不支(枝)不曼(蔓),出淤泥而不染,余素喜爱之,故六十年来写荷不计其数,然若如此巨幅,乃平生首次也。励公又题。
▲劲节图,1980年,李苦禅纪念馆藏
款识:劲节图。未出土时便有节,待到凌云尚虚心。古人云,胸有气节方可写竹。画法云,一世兰,半世竹。可见(写)兰竹之不易也。板桥诗云:“四十年来画竹枝,白日画竹夜间思。删尽繁冗留清瘦,画到熟时是生时。”庚申夏,溽暑之月八三叟苦禅即题。
▲松鹰图,1977年,李苦禅纪念馆藏
款识:松鹰图。丁巳夏月,苦禅写于首都,时年八十岁矣。
▲渔乐图,1980年,李苦禅纪念馆藏
款识:渔乐图。“昔日过洞庭,烧烛渡狂波。曾见石上鸟,却比君家多。”先师白石翁题余画鸬鹚诗。岁在庚申,初秋月于北戴河渤海之滨。八十三叟苦禅并题记之。曩在江南西子湖畔,养鸬鹚数只,朝夕观其出没水中捕鱼之状,聚散沉浮,飞鸣相助,大有趣也,因以写之较快意耳!是时小雨初晴,海浪吼声中爰题于画之尾。苦禅励公又识。
▲晴雪,1977年,李苦禅纪念馆藏
款识:晴雪。丁巳春月,苦禅写。
▲江南景物,1980年,李苦禅纪念馆藏
款识:江南景物。江南多阴雨,故鱼虾丰产而水禽亦因群居之,若鸭凫鹜鹭等等是也。夫水禽与农民无害,所以渔樵亦无有害之者。昔居江南设教,日生活于鱼米之乡中,观水禽之动态,芋茨菱荷之生状,夤此多写为画图。庚申冬末八四叟苦禅。
▲松鹰图,1978年,李苦禅纪念馆藏
款识:松鹰图。戊午秋月写于京华。苦禅。
作者:文汇报驻京记者 李扬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编辑:李扬
责任编辑:陆正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