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珑(左)和林晨曦携手创立依图
创业时不确定性极强
文汇报:依图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什么?据说,当初给公司取名时还进行了投票,请问公司的名字“依图”有何含义?
范婧艳:你在我们依图办公室一定会看到,我们的墙面上写着“AI future,unprecedented.We see,so we believe.”(人工智能的未来,无与伦比。因为看见,所以相信。)这两句话凝聚了我们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前者指向我们如何看待AI时代的基本价值,后者指向我们如何在理性指导下得出判断。
关于中文的“依图”,“图”是因为我们最早做的是图像识别,当时白板上写了各种带“图”的名字,最后投票得出了“依图”。现在可以理解为”有所依”、“有所图”。
文汇报:“人工智能”概念的提出有50多年的历史了。为什么自2012年以来,它能取得商业化的飞速发展?
范婧艳:依图也是成立于2012年,这就要说到朱珑和林晨曦这两位创始人为什么选择2012年,为什么选择在中国创业。
其实两位创始人在2010年左右就探讨说,这是一个对的时间该出来创业了,最终选择了2012年。中间有两个大的判断:一个判断是在2008、2009年,两位创始人觉得计算机科学的研究主体会从高校、研究机构,更多向工业界转移,因为工业界会有更大量的数据、更多的人才做支撑,使得研究越来越依赖于大的工程平台,不再是一两个人单打独斗的模式,需要上百人的团队才能完成一个研究的课题。这就导致了两位得找一个能够继续做研究的机构,但这个机构不是学术机构,也不是有比较多局限性的大公司。可以说,创业是科学研究的另一种探索方式。
另外一个判断是在2011年前后,朱珑博士和依图另外一个同事在2010年参加PASCAL图像目标检测比赛拿了冠军,他可以预测3-5年后学术界指标可以上升到跟商业化指标差不多的程度,认为在2015年、2016年这个技术一定会被突破,但是怎么突破、从哪里突破,当时没有答案。所以,当时朱珑和林晨曦是带着极强的不确定性出来创业的,不是说觉得没风险才来创业。
关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过去五六十年间经历了两起两落,如今处于第三次浪潮。这次有两大基石支持人工智能成熟,一是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各行各业都在积累大量数据,大部分数据都已或正在被标准化,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了土壤。二是GPU硬件的发展,能支持深度学习的并行计算需求。
今天,人工智能迎来了商业化落地的契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赶上了互联网时代的末班车,这次,中国是全球人工智能浪潮的领军者之一。以上判断基于三个对中国有利的因素:第一是场景,中国人口基数巨大,医疗、公共安全都有很多课题急需解决,政府和投资界都有强烈的驱动力,需求层面决定了中国有落地场景;第二是人才;第三是资本。
AI需进一步与产业结合
文汇报:朱珑博士说,在过去的一年里,人工智能的算力提升了100倍,因此人脸识别系统得以在几秒钟内完成10亿级的人像筛选。未来,还有可能保持或加快这样的算力提升吗?
范婧艳:算力是一直在提升的。比如有“工业界黄金标准”之称的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最近公布了全球人脸识别算 法 测试(FRVT)结果FRVT2018,目前全球最好人脸识别技术水平为千万分之一误报下的识别准确率接近99%(yitu-001)。这意味着受限场景下,在千万分位误报上,人类已经将机器的人脸识别能力推向了极限。NIST在2017年6月也发布过全球竞赛成绩,彼时人脸识别技术的最好水平为千万分之一误报下识别准确率95.5%。时隔一年,人脸识别技术的准确率提升了75.6%,去年这一指标的最好水平在2018年排到了第九位(yitu-000)。
然而我们需要更多考虑的是,人脸识别技术本身已经不需要太大发展,但同产业结合的应用需要提升。AI是一个未来,在技术和算法上它已经具备了实力,并且也有巨大的潜力。但这个潜力需要和场景或者产品的需求相结合,另外对产业和产业数据的认识也要跟算法和模型组合。在技术和算法方面AI可能不需要太多革新就能产生巨大价值,只不过超过50%的能力还没有显现出来。
文汇报:您刚才说,人工智能的第三次商业化大潮已经来临。未来的依图科技在人工智能方面还会不会拓宽其它市场,进入新的“人工智能+”领域?
范婧艳:依图一向定位自己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我们以问题为导向、以社会的课题为导向,希望让人工智能技术更多惠及民生。目前我们深入耕耘医疗、安防、金融等行业,将来根据公司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也期待进入新的领域。
文汇报:依图科技未来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范婧艳:创业有两种危险,第一种危险是你可能没干好一下子倒掉了;同时还有第二种危险,就是你看上去做得还不错,但是由于发展速度不够快,就慢慢成为了一家平庸的公司,你也长不大,虽然也赚钱,虽然也是一个团队,但是离你想去的地方可能会越来越远,或者根本就不可能到达。我们一直没有遇到第一种危险,但是第二种危险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这第二种危险是我们过去、现在、未来都会面临的挑战。
作者:文汇报首席记者 郑蔚 记者 王星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叶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