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上海市对口地区贫困村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示范班日前在沪举行。
一个特殊的培训班日前在上海市委党校顺利结业。参加培训班的80位学员,均是来自云南部分州市和贵州遵义的贫困村党组织书记。丽江市宁蒗县拉伯乡格瓦村的党总支书记熊宝就是其中之一。这次培训,除了让熊宝这位普米族干部“大开眼界”,也让他的格瓦村结上了“上海亲戚”。行将离别之际,熊宝自信地对老师和同学们说:“我对咱们村的脱贫信心更足了,回去以后我一定当好这个脱贫致富带头人!”
包括格瓦村在内,此次培训班过后共有15个来自云、贵的贫困村与上海有关街镇等单位结对。而这,正是上海探索创新以党建为统领、集聚力量携手奔小康的扶贫帮困新模式。
为结对村打造“一村一品”
地处金沙江东岸的格瓦村,由12个自然村组成,是摩梭、普米族、汉族、傈僳族的聚居地。虽然占地多达83平方公里,但格瓦村的全部人口不过1000多人。据熊宝介绍,当地有着极富特色的高原鸡和核桃等农产品,但长久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销售渠道,格瓦村的多数村民尚在贫困线上徘徊。三年前,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还占全村人口的51%。
改变,源于上海援滇干部来到宁蒗县之后。来自杨浦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第十批援滇干部司徒行喆,在宁蒗县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正是他的一次次深入走访,让格瓦村的脱贫攻坚有了显著起色,村子里迎来了一家又一家来自上海杨浦区的考察企业。
熊宝说,在上海援滇干部的帮助下,原先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已有一大半顺利脱贫:“这次我们和杨浦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结对共建,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也能通过这些‘上海亲戚’的帮助,把来自家乡的美味‘云品’送到更多上海老百姓的餐桌上。”
云南保山市昌宁县柯街镇松林村党总支,这次和古美路街道结了对子。街道派出代表前往松林村,开展了一系列助学结对活动。古美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张伟麟告诉记者,接下来的三年里,他们还将积极用好社区党建资源,协同区政府合作交流办,加强对松林村产业发展需求的调研,并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交通区位等条件,帮助打造“一村一品”,为当地农副产品销售开辟新渠道,同时积极开展劳务协作,帮助当地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力求引领各路社会力量全力帮助松林村脱贫攻坚。
“上海亲戚”带来大变样
其实,在上海的对口支援地区,由相关街镇和当地的贫困村结对并非新鲜事。新疆喀什地区泽普县波斯喀木乡10村,2016年就与闵行区新虹街道结对共建。说起这个“上海亲戚”,波斯喀木乡党委副书记殷永生言语中充满感激:“以前,进村的道路都是土路,车子一开进来就尘土飞扬。结对之后他们帮我们修了路,刷了墙……再加上由上海援疆资金帮助百姓建设的安居富民房,现在整个村的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上海援疆干部的引导下,村子里不仅有了致富带头人,老百姓也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庭院经济种植模式。到今年年底,整个波斯喀木乡就将整体脱贫!”
在西藏日喀则,经上海援藏团队牵头,上海承担对口援藏任务的五区相关街道(镇)已分别与受援的江孜、萨迦、拉孜、定日、亚东五县的17个乡镇、27个贫困村签订了“携手奔小康”行动协议。通过这一行动,目前已安置就业521人,帮助42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收入,227人通过产业扶贫项目实现脱贫。
记者从市委组织部了解到,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组部提出的关于“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任务,结合上海市对口支援和东西部扶贫工作实际,支持帮助对口地区打造一支脱贫致富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今年10月将再组织50位来自云南的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到上海参加专题培训。届时,上海相关区所属街镇还将与其中10个贫困村结对共建,通过“党建+”模式,帮助更多对口地区的贫困村打赢脱贫攻坚战。
作者:本报记者 王星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