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明确醒目提示临近保质期食品。本报记者唐闻佳摄
■本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
散装食品不再“赤膊”,而是“住”进了密封展示柜;过期食品得先“喝墨汁”,再被“彻底毁形”,以免回流到市场上。昨天,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召开建设食品安全“守信超市”和创建“放心肉菜示范超市”部署推进会。会议透露,原则上到今年年底,上海各区至少建设一家示范超市。记者实地走访发现,部分超市已开始全面提升自己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涌现出了不少创新做法。
“透明经营”,让消费者参与监督
和田骏枣、储良桂圆肉、沁县小米、西藏血麦片、越南紫衣腰果……原本,超市里的散装食品大多“赤膊”躺在一个个开放式货格里,消费者“东摸摸、西摸摸”,难免埋下食品安全隐患。如今,在宝山的上海绿地优鲜超市,散装食品被请进了透明密封柜,消费者要买多少,可请导购员帮忙领取专门的食品袋装取。
“这样做,不仅能避免裸露的散装食品被随意触摸,透明密封柜上还加贴了产品信息标签,一个批次卖完,才能加入新的批次,避免散装食品混批次销售。”上海绿地优鲜超市有限公司区域经理俞虢伟介绍。
长期以来散装食品被诟病,就是因为混批次销售带来的过期批次察觉难问题。对此,绿地优鲜超市创新销售模式,建立起散装食品销售制度,设置散装食
品销售专区,购置了密封展示柜,加贴产品信息标签,并配专柜人员日巡检查。
距离散装食品专区不远处,记者发现了“临近保质期食品专区”。值得注意的是,每件临保食品都被贴上了印有“临保食品请在保质期内食用完毕”的黄色贴纸。
“我国对于到底临近保质期多久可以算作临保食品,还没有明确规定,现在都是企业的自行动作,要求高的超市会将保质期为一年的食品临保时间设置在最后45天。”市食药监局食品流通处处长忻元庆介绍,企业自选动作可以多种
多样,但“明确醒目提示临近保质期食品”,已写入今年最新实施的《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
根据最新 《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食品一旦过期,就必须被销毁并保存记录。在这家超市,记者发现了专门的“报损区”。每天,当日过期食品要在摄像头下,经历“喝墨汁”、用棍子搅拌等过程,被彻底毁色、毁形,以免它们回流到市场上。
据了解,在其他一些超市、卖场,也引入了类似的“视频+数据”监管模式。比如,在面包制作区等超市现场制作、现场销售
的食品加工区域,以及在销毁报废区、收货区等食安关键场所安装摄像头,有的还将相关画面切到卖场醒目位置的显示屏上“直播”给消费者,接受社会监督。
安心消费,打造一批示范商超
据介绍,建设食品安全“守信超市”和创建“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已被列为今年市委、市政府和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的重点工作,旨在进一步落实超市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巩固上海食品安全城市(城区)创建工作,深化建设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行动。
上海市食药安办副主任、市食药监局副局长张准民介绍,上海将建设一批“守信便利店”“守信标准超市”“守信大卖场”等,原则上,到今年年底,每个区至少应当有超市总量30%的“守信超市”,每个区至少应当有1家授牌的“放心肉菜示范超市”。通过三年,把上海所有超市、卖场建设为“守信超市”“放心肉菜示范超市”。
张准民同时谈到,“守信超市”“放心肉菜示范超市”不是免责金牌,他们将接受更为严格的监管,不达标超市、卖场将被直接“摘牌”。“我们希望通过对超市食品和肉类、蔬菜、蛋类、水产品、水果等食用农产品实行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着力培育一批守信、示范超市,并发挥超市食品和食用农产品供应主渠道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食品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让消费者放心消费、安心消费。”张准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