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晶卉
全球经济、金融市场正面临非常大的不确定性。低投资低贸易导致全球经济增长率降低、全球央行有膨胀数倍的资产负债表、低利率大环境下金融机构形成了高风险偏好……多重因素交织下,中国经济如何应对这种不确定性?
昨天举行的陆家嘴论坛“全球金融体系面临的不确定性与对应策略”主题讨论中,与会官员和专家认为,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极大推动全球经济、金融的合作发展和改革,要用金融创新支持“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已成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邓宁有一个投资发展理论:一个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和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阶段和结构密切相关,人均GDP超过4750美元的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净额开始表现为正值。
运用这个理论观察分析,中国经济的发展动力颇有些启示意义。数据显示,去年中国人均GDP已超过8860美元,中国对外投资进入稳步发展期。2016年对外投资增长了44%,达到1831亿美元,首次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并带动中国产品、装备、技术服务和金融走出去。
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认为,当前世界经济、金融面临的挑战很多,不确定因素也很多,这也给中国提供了新的机遇。
中国-中东欧基金董事长、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姜建清也持相同观点,他认为,全球经济正行走在缓慢复苏通道上,面对诸多不确定性,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要靠发展和改革,全球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要靠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来解决,比如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能极大推动全球经济、金融的合作发展和改革。
中国金融和产业可以扮好引领者角色
去年11月,中国-中东欧金融控股公司成立,并牵头设立了中东欧基金等市场化基金。作为中国-中东欧基金董事长,姜建清首次分享了他的实践经验。
他认为,产融结合、创新驱动、金融引领将成为未来区域合作和产业投资的重要支撑,“当前中东欧一些国家开始把眼光转向中国,希望进一步加强和中国产业资本的对接,许多中国金融机构和企业对于投资中东欧也表现出浓厚兴趣,他们完全可以借助中国-中东欧基金这一平台寻找直接投资和产业并购。”
姜建清表示,“中国金融和产业可以扮演好引领者角色。”他透露,中东欧金融公司和中东欧基金致力于通过嫁接全球资本、注入中国动力,提供“投资+投行+商业银行”一体化金融解决方案,目标规模将达到100亿欧元,计划撬动信贷资金500亿欧元。
以金融创新引导投资、防范风险
中国企业走出去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全球化,面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其风险也相应增大。
“投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对于很多中国企业来说只有10年、20年的短暂历史,企业缺乏海外投资和管理企业经验,暴露出不少问题。”姜建清指出,比如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整合、跨文化冲突、缺乏国际化公司治理理念和管理框架等问题都值得关注。与此同时,中东欧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产业环境也对投资者提出了诸多挑战。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金融界能做些什么?”牛锡明认为,中国银行业需要深入思考如何既能防范风险,又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贡献。姜建清认为,中东欧基金在引导投资、防范风险上已摸索到一些金融创新方法,比如:发挥杠杆效应,带动全球资本共同参与中东欧产业投资,牵头安排股权、贷款、债券、租赁、衍生品等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多渠道解决方案,最大限度保持风险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