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罗店古镇实行“河长制”后,河道和水岸面貌焕然一新。本报记者赵立荣摄
本报记者 李静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正成为申城的新色调。这份“清如许”的源头活水,来自近几年上海持续开展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成果。特别是去年上海加快中小河道综合整治步伐以来,一条条曾让人们“频摇头、皱眉头、捂鼻头”的黑臭河道“减负塑身”“扩容焕颜”,变成一道道家门口的风景线,获得市民百姓的频频点赞。
与此同时,上海不断增强河湖管护制度建设,全面推广河长制。今年年底前,全市河、湖都有河长认领、负责,为河道水环境长效管理奠定基础。
对导致河道污染的违法乱象“零容忍”
上海因水而生、依水而兴,河网水系发达,现有河道3.3万余条,长度近2.5万公里,河湖总面积约643平方公里。
曾经,上海一些河道饱受沿河违法建筑、直排污染源、农业污染、禽畜养殖场点、河道填堵和水系不畅之累,成为环境“短板”,“反复治、治反复”的怪象也让沿线居民叫苦不迭。
为此,本市滚动实施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大河道生态综合整治力度,以郊区和城郊结合部、新城周边、骨干道路周边、郊野公园区域等为重点,彻底整治群众最关心、反映最突出的水岸问题,取得阶段性成果。
“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成为河道治理的新契机。本市狠抓河道周边违法用地、违法建筑、违法经营、违法排污和违法居住,对导致河道污染的违法乱象“零容忍”。去年以来,黑臭河道两岸各一公里范围区域被纳入市、区、街镇2017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区块。其中,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区级、街镇级重点区块的选择须与黑臭河道整治相结合,按照“五违四必”工作要求,实施专项整治。
入选全国首批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的闵行区,率先梳理锁定600条段待整治河道,其中129条是重污染河道。整治第一步是拆违。2015至2016年,闵行区共拆除72万平方米河道保护范围内的违建,为河道后续整治打下基础。同为全国试点的青浦区,则集中排查出68条黑臭河道,目前沿河14.7万平方米违建已全部拆除。
在本市其他各区,河道沿线和周边也成为“五违四必”整治的重中之重。目前,全市中小河道周边4300多处、202万平方米违法搭建,已拆除2000多处、73万平方米,占总量的36%。
提前一年实现河长制全覆盖
河长制是河湖管理与保护的一种制度创新。按照中办、国办印发的 《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各省区市2018年年底前要全面建立河长制。上海主动跨前一步,自我加压,宣布将提前一年实现河长制全覆盖,建立“市—区—街镇”三级甚至是包含村级的四级河长组织体系,体现出治河治水的魄力和决心。
今年以来,本市已公布两批河长名单,6月底还将公布第三批河长名单,并在今年年底前形成一份涵盖全市所有河道 (湖泊) 的河长名单。目前,全市16个区均已制定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方案,并陆续发布。
市水务局局长白廷辉介绍,河湖管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河长制明确治理责任,各级河长围绕自己的“责任河”协调各方力量,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推诿扯皮变成借力合力。据悉,本市将把河长制实施情况纳入市政府目标管理,市级河长制办公室将对各区河长制推进工作进行考核,水务部门将河长制工作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结合,环保部门将河长制工作与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考核结合,考核结果作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对失职失责河长进行严肃问责。
“重拳”治河提升市民获得感
去年,上海治河力度再次加码———经过反复排摸,着眼整体水系,梳理出471条段黑臭河道,总长为631公里。各区各部门认领任务、立下“军令状”、亮明时间表,吹响铁腕治水攻坚战的新号角。截污治污、疏浚河道、沟通调活水系、提升水质、恢复生态……河道整治坚持“一河一档”“一河一策”“一河一长”“一河一景”,水岸、本源同治,现场热火朝天,景致日日翻新。
截至今年3月底,列入整治计划的471条段、631公里中小河道基本编制出“一河一策”,累计开工369条段、460公里,占总长度73%,做到“一季度全面开工,二季度完工30%,三季度完工70%,四季度全面完成”,今年年底基本消除黑臭;中小河道周边3000余家工业企业 (其中直排企业907家) 和121家畜禽养殖场的分类整治方案已完成并将启动治理,今年7月底前完成70%企业的整治,9月底全面整治完成。
“重拳”治河治水,让市民看到实效、享到实惠。根据上海市水文总站(市水环境监测中心) 对全市147条河道的333个监测点的24项水质指标检测分析,全市河道水环境质量近几年来持续改善,随着中小河道整治的推进,这些数据将更趋平衡。
“河道整治就像自己的老宅翻新装修一样开心”———随着市民获得感和满意度的提升,热心的“民间河长”也多了起来,在浦东、嘉定、奉贤、闵行等区,许多“民间河长”自发组织各类护河志愿活动,越来越多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河道整治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