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5岁的黄雪润会在见到柳树时脱口而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更爱在幼儿园回家路上唱几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汉语言的音韵、语感已在小小的身体里生根发芽。其母王荣是初中语文老师,她说:“我常常想,中华诗书或许是给孩子最好的家传。”正是———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14日晚,又一档文化类节目在东方卫视开播,《诗书中华》 每周五晚邀荧屏内外的千家万户诗酒唱酬。一条“溪流”蜿蜒过,42组家庭顺流而坐———曲水流觞的意境,再现荧屏。“优秀传统文化不应停留在课本上,还应体现在家风、家训、家规之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修养融入家庭中,整个社会才会形成和谐有礼的风气。”节目评委、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今年以来,荧屏上出现了众多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底的节目,与同类相比,新节目的特色之一是“诗入寻常百姓家”。舞台上,兄弟姐妹、父子母女、堂表组合不一而足,年龄最大的已过八旬,最小的才5岁。
在钱文忠看来,“许多孩子背诗未必懂诗,但长大后某一天、某个场景,孩提时代背过的诗会浮现脑海,这就是我们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他以人们耳熟能详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举例,“‘瑟瑟’其实是个外来语,来自亚洲西部的语言,并不是瑟瑟发抖的‘瑟瑟’,它是绿宝石的意思。诗中意指一半的江水闪耀着绿宝石般的颜色,另一半在残阳映照中变成红色。”这意思别说孩子未必懂,许多成年人也可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从这一层面讲,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修行可贯穿一生。
《诗书中华》 的别具一格之处还在于,有诗也有文。“子不学,断机杼”中的机杼指的是什么?“美轮美奂”除了形容建筑还能形容什么? 总导演王昕轶如此阐释题库设置的初衷:“自古诗文不分家。如果说古诗词道尽了中华千百年来的美态,那么古文更多的是探讨何为大道大义。‘先天下之忧而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无不如此。”诗文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还能让人看到浸润在传统文化中的家庭所展现的诗礼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