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直播青年书画家的一天后,上海双年展“51人”项目再度直播松江广场舞。
不久前,上海双年展“51人”项目用直播方式推出了“十年如一日的青年书画家”,策划人用14个小时直播了赵振璧的一天。2月27日晚上7点,该项目又直播了一场松江广场舞。不过,大约一小时后,直播被一个中年男子打断。期间发生了什么?上海双年展推出的“直播”项目究竟是“噱头”还是艺术需要?
直播广场舞“互动”几乎为零
直播地点位于9号线松江大学城站不远处,由于是夜晚,直播广场舞不那么顺利。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从直播画面中看到,现场光线偏暗,不时可以听到直播人员抱怨,“黑漆漆的,什么都看不到。”尽管画面没有预想中清晰,但已可看出大群人在广场整齐划一地舞动,不少人身穿红色、白色等统一服装。音乐中夹有“体侧运动,体侧摆臂”等口号,人们跟随音乐跺脚、抬手臂,更像是一种健身操。广场舞者一个个经过画面,并没有受到拍摄影响,大约一小时后,直播被一个中年男子打断,但此时已基本达到预定的直播时间。
策划这场直播的钱芝谷是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学生,同时也是第11届上海双年展“51人”项目的策展助理人员。去年暑假,钱芝谷在松江大学城附近做老年人智能社区调研活动,由此接触到这里的广场舞群体。“在讨论51人项目活动时,我讲到了广场舞,大家都觉得或许可以用直播的方式表现它。”钱芝谷认为,直播可以带来身临其境感,策划组本来还想到过航拍,但考虑到直播的互动性,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不过,松江广场舞直播峰值时只有80余人,屏幕上并未见有人互动。钱芝谷坦言,这场直播和预期效果相比大概只能达到一半。
“可能因为前期推广不够,再加上现场灯光比较暗,导致参与度不够。”她介绍,拍摄前,他们曾与其中一位阿姨有过沟通,但最后打断拍摄的是另外一个广场舞队的主管。“51人项目主要还是通过现场招募来进行,大家对这套流程比较熟悉,而直播经验不足,这也是仓促的原因所在。”但她认为,并不能因为经验不足而否定这种形式。“可能下次直播我们会做得更好。”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好直播这种方式,一位80后策展人之言:“这是噱头吧”。他表示,在自己策划的展览里不会使用直播。
引发对城市空间规划的思考
此前,上海双年展已经开展过广场舞占领艺术馆活动,那是一场有策划的行为艺术,而这场直播活动则是记录一个正在发生的事情。
直播广场舞算不算当代艺术?钱芝谷认为,“51人项目像一个和城市做更多勾连的社会项目,不只是涉及当代艺术,你会感受到那些人和事发生在我们身边,引发我们对城市的情感。”她觉得,观众通过这场直播可以看到和思考很多东西,比如在穿着整齐的广场舞矩阵之外,很多人渐渐自发进入,也会服从队伍规则。此外,广场舞队伍中也有很多年轻人包括男性,这也许会改变大家对“广场舞大妈”的刻板印象。“身为一个90后,我很好奇的是,这种集体对个体的吸引力从哪里来?现在城市里的年轻人都很个体化,越来越追求自己的路,但看着他们,反而让我有一些敬畏感。”她认为,现在城市空间和公共设施越来越注重服务于年轻人,对于这些广场舞爱好者来说,他们在城市中如何追求自己的休闲空间,如何帮助他们在城市空间中拓展角色,都是由此引发和值得思考的话题。
此前,已有人提出,城市设计者们应从广场舞中看到蕴含其中的自发的空间诉求。策展人葛千涛认为,今天的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公共空间,城市设计者的确需要去思考该如何满足新的诉求。“广场来自意大利的文化,一般和市政厅在一起,通常是举办节庆的地方。如今,不少广场缺乏规划,和居民区没有区隔开来,导致扰民投诉多发。”他认为,传统的社区、小区广场设计一般和开发商有关,由于利益考虑,通常不会拿出很大的地方来做公共空间,“设计者需要宏观视野和文化自觉,否则各种后遗症会逐渐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