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本届奥运会乒乓球项目中最年长的女选手,四度征战奥运的倪夏莲(右)早已习惯了与年龄不到自己一半的对手过招。图/视觉中国
乒乓球赛场上总能见到他们与子女辈选手较量的场景,倪夏莲、何志文年过半百再战里约———
里约中心三号馆,乒乓球首轮比赛打出了几许决赛的味道,两场最“猛”年龄差的较量在此上演。
三号球台,53岁的倪夏莲代表卢森堡出战。她顶着现场观众超高分贝的声浪,苦战七局赢下比自己年轻32岁的东道主选手熊原·卡罗琳,艰难逆转闯过首关。
紧接着亮相四号球台的何志文,以54岁高龄为西班牙上阵,面对身披美国战袍的19岁华裔小将冯一君,晋级同样不轻松。
同为曾经的国乒名将,同样已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依然活跃在奥运舞台的倪夏莲与何志文,再一次被贴上“老古董”“活化石”的标签。而自有一套快乐哲学的他们,用“老顽童”形容似乎更为贴切。早已退出争金夺银的行列,也不再对胜负有所纠结,享受乒乓,享受人生,让乒乓球在全世界延展生命,便是他们继续挥拍的理由。
儿女一句“好玩”,倪夏莲又折腾了四年
历经三个赛点,终于拿下决胜局最后一分,倪夏莲扬起拳头,笑得像个孩子。对于这位1983年就已加冕世界冠军的乒坛老将,一场首轮胜利或许太过平常,却足以将她体内的激情再度点燃。
“现在是我笑得最开心的时候,太久不打比赛,开始有些紧张,比完非常激动。”开朗的性格,丰富的肢体语言,混采区里的倪夏莲像个开心果,用大嗓门畅所欲言。“我的意志很顽强哦! 对手的球咄咄逼人,对于胜利非常饥渴,我虽然排名更高,赢得却很不容易。”
作为本届奥运会乒乓球项目中最年长的女选手,与年龄不到自己一半的对手过招,四度征战奥运的倪夏莲早就习惯了这样的场面。“太能够接受了,她们什么时候比我年轻过。”她笑言,“从1996年获得欧洲冠军开始,就已经是最老的了。我带孩子打球的时候,大家都很惊讶。回头去看,那时我才刚开始呢。”
不过,时光总会留下痕迹。如今的倪夏莲,说自己是“20岁的意识,50岁的身体”。球场上,她的脚步移动缓慢,体能也很难跟上对手。“中间的确有些咬不住了,平时练球太少,比赛机会更是有限,明显对不上点。”心有余而力不足,是她在赛场上时常需要面对的问题,“明明知道球过来了,就是来不及,要么快要么慢。现实残酷,但必须接受,这是训练不到位的必然结果。”
其实,在倪夏莲的人生计划里原本并未打算再战里约奥运。她经营着自己的旅馆,照顾母亲和孩子,偶尔开心地打打球,过着安逸舒适的温暖生活。“可是2012年在伦敦,我的孩子们跟我去了奥运村,特别喜欢那里的氛围。他们跟我说‘妈妈再打一届,奥运村很好玩’,就这么一句话,我又折腾了四年。”她笑着说。
即使决定接受邀请,继续为卢森堡出战奥运会,倪夏莲的练球时间也非常有限。“还好老公就是我的教练,训练很自由,大多数时候就跟他在家里的球台切磋,但高球是没机会练的。”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自己的上一场比赛要“追溯”到4月,休息一个月后,6月才开始正式备战。说着,撩起袖子,露出肩上的肌贴,“对我来说这已经练得很多了,我就生怕把自己练伤。”
倪夏莲毫不避讳自己仍在“吃老本”,反而骄傲于自己张弛有度的“快乐乒乓”模式。“他们都说我的‘银行’里存了很多老本,每次比赛就拿出来一点,好像也没让大家失望过。”
来到里约,倪夏莲没给自己定任何目标,“以不要受伤为前提,能走多远算多远。小朋友们想赢我必须拿出东西,而我就在现有基础上试试看,仰着脖子努力保持不沉下去。这已经让我很骄傲了。”她将“Enjoy(享受)”挂在嘴边,坦言乒乓球早已不是生活的全部,却也坚持上了赛场就要尽全力而为。“人生很丰富,乒乓球只是一部分,有更多好玩的事情,需要好好享受。但你是一个运动员,就要在赛场上拿出应有的态度。”
免费游览巴西,何志文顺便刷新纪录
大牌集体缺席的首轮比赛,国乒总教头刘国梁出人意料地悄然坐进观众席。吸引他目光的正是“前辈”何志文,这位曾经与蔡振华、江嘉良并肩作战的大叔级球手,仍在球桌边高接低挡。
“奥运会大家都想参加,何况来一趟巴西旅游不容易,有免费机票酒店不是很好吗? 我的家人可是费了很大的周折才订好酒店机票,但我来比赛就可以不用操心。”说起自己的里约之行,何志文很是直白,“当然,奥运会毕竟是每个运动员内心的向往,当初更换国籍也是为了能圆这个梦。”
由于欧洲男子乒乓球水平很高,何志文面临的竞争更激烈,名气也不如倪夏莲那般响亮。但赛后略显冷清的混合采访区里,还是有人专程为他而来,关注的当然是他年龄———54岁,乒乓球奥运历史上最高龄纪录再度刷新。
“其实我很习惯与比自己年轻很多的选手比赛,他们有冲劲、有体能,而我就凭借自己的经验和不错的前三板技术,来保持胜率。”从1989年出国打球,何志文游历欧洲,最终选择在西班牙定居。相对清净的生活,让他可以保持较好的身体状态,“不像国内,总是会有很多应酬。我不抽烟,也很少喝酒,所以一直保持得不错。”
与倪夏莲一样,何志文的训练没有太多强度。平时,他每天四十分钟的练球只能算是“锻炼身体”,有国内联赛和欧洲比赛的时候,就代表当地大学出征,以赛代练。“一周一场比赛还可以,但像这样的密集赛程,体能肯定会吃不消。”正是出于对自己的了解,被问及奥运会的目标,他脱口而出:“估计第二轮就该不行了。”
正如何志文所言,有机会出来比赛,到世界各地游览,已经是很享受的事情。能够以如此高龄征战奥运,更是锦上添花的幸事。不苛求成绩,只希望每次比赛都足够“过瘾”,“刷新纪录也只是顺其自然的事。”
文汇报特派记者 谷苗 (本报里约热内卢8月7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