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洛尼亚插画展作品《我看不见的小弟弟》(局部),【西班牙】安娜·佩斯绘(展方供图)
《吹魔笛的雅蒂微嘉》内页,【法】埃莱娜·凯里利斯、【法】瓦内莎·耶著,戴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棉被森林》内页,【美】达洛芙·伊布卡著,方素珍译,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报记者 范昕
时下,童书正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领跑图书市场。去年一年,仅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童书就多达800余种,上海99读书人引进推出的童书则近300种。
童书究竟能够教给孩子什么? 面对近乎惨烈的幼升小、小升初,它似乎是无能为力的。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童书是影响孩子的初始印记,细水长流的阅读习惯赋予孩子发现世界与感知爱的能力,这些足以渗透甚至改变他们的一生。以童趣视角、思维与孩子产生情感、认知共鸣,也越来越成为出版机构的共识。
你以为手捧某一本书的孩子在没心没肺地傻乐,或许他们偏偏体悟到了点什么
“优秀的童书不是说教式的。书中的一切都来自生活,都是孩子眼中所看到的,将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得到的或是想不通的事情深入浅出地讲述出来。”近年来致力于童书出版的99读书人负责人黄育海告诉记者。他认为孩子就像海绵,给他什么他就吸纳什么。“举个真实的例子:春天,一个3岁的小女孩和爸爸妈妈去公园玩,突然就蹦出了一句‘春天真好闻’,大人都很惊喜孩子会说出这样的句子来表达她的感受,其实这是她看过的绘本中的一句话。通过优秀童书的潜移默化,小女孩的阅读经验与真实的生活经验重叠时,自然而然地说出这么准确和美好的句子———这样的语言表达,可能很难要求平时阅读经验比较少的孩子,通过上辅导班之类的手段很快地掌握。很多真善美的东西没法描述、说透,只能体会、感悟。它是有渗透性的,一点一点变成人们的习惯。”
“家长都希望孩子通过阅读增长知识。当然,童书里涵盖了知识,它也包括感情、性格、心理健康等孩子成长所需要的一切元素。但这些元素不是直白地告诉孩子的,可能是通过第三方的转述。阅读是慢火,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帮助他们汲取知识、打开视野,也帮助他们明辨是非,培养分析、模仿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独立的人格。”拥有20多年童书出版经验的蒲公英童书馆总编辑颜小鹂直言。
一本名为 《我的连衣裙》 的绘本,再版了近150次、并在一次评选中当选“图书馆里被翻得最烂的图画书”,图画稚拙得就像孩子的信笔涂鸦,讲的是一条雪白的连衣裙不断变换颜色和花样的故事。这绝对不属于家长想给孩子买的那一类书,然而这样的书于孩子而言真的只是无聊的消遣吗? 其实未必。在作家、图画书研究者彭懿看来,《我的连衣裙》 以三拍子节奏展开,有着一个不断重复的结构———画面“1·2·3”“1·2·3”地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类似音乐里的节拍。这是连一个两三岁的幼儿都能明白的重复,他们喜欢这种重复,期盼这种重复。虽然是一种无声的节拍,但伴随着翻页的动作,孩子们在心中能够感受得到这种音乐般的旋律。与此同时,这本图画书对于孩子来说,更像是一个不断变幻图案的万花筒。一个个画面,就是一个个童话故事。要说最让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恐怕还是小鸟飞来吃小兔子连衣裙上的草籽,变成她身上的花样,然后再齐刷刷地张开翅膀,带着她飞进彩虹之中的那一连串画面了。幻想让孩子体悟到一种美丽的诗意。
战争、苦难、离别、死亡……没有那么多孩子不可以知道的事,关键在于如何向他们讲述
“童书不一定非得是快乐的。永远浸泡在甜蜜、温暖中的孩子长不大。关于战争、苦难、离别、死亡等沉重的话题,不是不能对孩子讲,而是要看怎样对孩子讲,传递的能量是什么样的。我们不必让孩子感受到沉重话题所带来的痛,但不是说不能让孩子感到一丝伤感。比如给孩子讲述战争,我们不要讲战争的血淋淋,不要讲战争背后的政治争夺,但可以讲战争让人经历什么,从骨子传递出对生命的珍重。这是一种正能量,是有价值的。”颜小鹂说。黄育海也告诉记者,“欧美的童书,通常非常直率,不会避讳事实存在的东西,只是用孩童的视角呈现生活本来的样子,但基调都是健康向上的,传递出真善美。”而在儿
童阅读推广专家、上海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梅子涵看来,在浪漫、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里,哭是短的,笑是长时间的,难过不是绝望,而是和诗意的思考连在一起的,给孩子的是一种故事,是情感、爱和想念。
等待,连大人都常常觉得焦躁难耐,那么又该如何让孩子欣然接受等待? 一本名为 《等待》 的绘本,去年同时入选美国 《出版人周刊》、美国国家广播电台、《纽约时报》 及亚马逊2015年度推荐童书,它将等待变成了一件温馨无比的事。故事的场景始终在一个窗台上,带底座的猫头鹰、撑伞的小猪、拿风筝的小熊、坐在雪橇上的小狗和一只弹簧兔子等五个玩具站成一排。他们都在等待什么:猫头鹰等待月亮,小猪等待雨,小熊等待风,小狗等待雪,而兔子不等什么,只是喜欢看着窗外、静静等待的感觉。他们各自的等待,都有各自的理由,比如小猪等待雨,一旦下雨就感觉幸福,因为“雨伞让她保持干爽”。对于等待,这本书其实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结果指向,但书中的句子、场景都充满哲理,比如“有时候,某个人会离开一会儿,但他总会回来。”
绘本 《我的爸爸叫焦尼》 讲述的是离异家庭的寻常故事———和母亲同住的单亲儿童狄姆在爸爸来访的这一天所发生的事。这一天,狄姆和爸爸一起看电影、上图书馆、享受午餐……故事在变换场景,不变的是狄姆,他总是很大声地对人说,这是我爸爸,他叫焦尼。与爸爸在一起的时刻,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是稀松平常的,对于狄姆来说却是珍贵的经验,他要盼好久好久,才能盼来与爸爸的相处。天色渐晚,爸爸踏上火车与狄姆告别。出乎意料的是,故事没有太多的伤感。爸爸对狄姆说,“马上会再见面的。”而狄姆看着火车远去,心里想的则是:“火车一定还会回来吧! 载着我最喜欢的爸爸———爸爸叫焦尼。”有人说,这本书把一个消极的生活事件呈现得那样细腻、美好和充满希望,触动了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该在孩子面前刻意回避战争与苦难吗? 绘本 《铁丝网上的小花》 直面的就是战争笼罩的黑暗时期:二战时期,小女孩罗斯·布兰奇偶然在郊外的铁丝网里看到了一排被关押在纳粹集中营里的犹太人,于是冒着生命危险给他们送去面包。书中没有出现任何血腥杀戮的场景,却以看似平淡的情节传递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向孩子传递出这样的信息:纯真、善良、爱心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美德。有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本反映二战和纳粹分子罪恶的书,更是一本涉及美德教育和心灵培养的书。
当孩子问起死亡时,绘本给出的答案同样可以不那么哀伤。绘本 《熊和山猫》 就是一例。一天,熊失去了最好的朋友小鸟。身边的动物们都劝他遗忘,可他却把自己封闭起来,怎么也走不出伤痛。唯有山猫,让熊接纳了小鸟的死。面对小鸟的离去,作者用森林里的动物们和山猫代表了两种安慰者:前者出于善意劝熊遗忘,后者基于同理心,和熊一起凝视悲伤。前者让熊锁起了心房,后者却为熊的心田带来了阳光。有人说 《熊和山猫》讲述的其实是成长的故事,一个孩子是如何逐渐走向独立和外面的世界的。很多涉及死亡话题的童书只是以“死”作为切入点,其中包含的主题往往要丰富得多,其实是在说如何珍惜生命、感恩生活,如何更好地“生”。
生物、物理、历史、哲学……对于孩子来说,灌输多少都不如撒下一颗兴趣的种子,有效果比有道理来得更重要
即便是传授知识的科普类读物,也可以有符合孩子认知方式的好玩讲法,为他们撒下一颗兴趣的种子。
看看波兰畅销书作家热林斯卡夫妇全手绘的精装百科绘本 《地下水下》是如何整合生物、物理、化学、工程学、考古学等一连串庞杂知识,令五六岁的孩子都能懂吧。这本书的翻页形式很特别,正面翻,看到的是“地下”世界,反面翻,看到的是“水下”世界。前后两个封面,两个阅读入口,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而无论从哪边开始翻看,都会分别在这两个世界越走越深,最终于地心相遇。孩子是好奇的,这种类似发掘现场的知识呈现方式,对他们来说是发现,也是体验,经历会让认知更加丰满。
爱因斯坦能不能完成啤酒节的灯光设置? 每天按时散步的康德教授为什么有一天没有出现? 苏格拉底为什么不惧怕死亡? ……一套10本的“小柏拉图系列”通过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大哲学家的故事,引领孩子走近哲学。孩子需要懂哲学吗? 哲学或许是令很多大人都摸不着头脑的一门学问。应试教育的体系里,似乎也没哲学什么事。这套书却是法国中小学哲学启蒙读本。在同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孙周兴教授看来,在中小学一贯的学习过程中,哲学起到的是打底般的作用,首先教会人好好说话、思路清楚。的确,很难说哲学对学习有什么具体的帮助,比如能够解答几道数学题、几道语文题,但它促使人们独立思考并自主寻求答案这一行为本身,就是孩子最值得养成的一种习惯。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真谛。
一套讲述历史文化的丛书“我的故事”,别出心裁地通过一个个少年的日记让小读者亲历一个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后。比如 《王室的逃亡》 里的法国大革命和路易十六国王、王后;《米内迈斯:法老的探险家》 里的彭特之地的探险和国王图特摩斯,连小主人翁米内迈斯也是实有的历史人物。每本书讲述的都是“日记背后的历史”,日记和故事是虚构的,但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史实细节却是真实的。知名人文学者钱理群曾如是评价这套丛书:“它巧妙地将引导孩子进入历史的教育目的与孩子的兴趣、可接受性结合起来,儿童读者自会通过这样的讲述世界历史的文学故事,从小就获得一种历史感和世界视野,这就为孩子一生的成长奠定了一个坚实、阔大的基础,在全球化的时代,这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精神素质,其意义与影响是深远的。”
都道创新的“秘方”是艺术,那么究竟该怎样对孩子进行审美艺术教育呢?“大师杰作的秘密”艺术启蒙丛书给了人们一些启示。一本书聚焦一位艺术大师,但既不是艺术大师作品的合集,也并非充斥着大段大段的赏析文字,而是借艺术杰作的外壳,创作出全新的故事。这些故事充满瑰丽的幻想,随着每位大师生活的年代,在浩瀚的时空中自由穿梭。有的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有的根据作品的意境来写,有的由大师的某幅作品出发展开奇幻的想象,有的是历史名画创作现场发生的事情。与故事相匹配的插画也独具匠心,由几十位画家根据每位大师的不同艺术风格来创作。每个故事的插图,都尽力靠拢它所介绍的大师杰作的风格,使故事仿佛就发生在大师的身边,让读者随着他们一起去冒险,去发现,去体验。而故事的风格也在向大师杰作靠拢,和插画浑然一体。比如让孩子理解16世纪讽喻画派代表画家朱塞佩·阿尔钦博托,理解他的四季主题拼贴画 《春》《夏》 《秋》 《冬》,借助的故事其实颇似古老的民间故事样式:仙女美然的菜园被偷盗一空,她派出春、夏、秋、冬4位骑士找到偷东西的怪兽。一路上,几位骑士跨越困难与考验,用勇敢的心和默契配合打倒了大怪兽。整本绘本的插画,也是以拼贴画手法进行创作,完美地表现了“拼贴”这种艺术形式。
关于这个世界的一切,不妨这样告诉你
《被遗忘的公主》插图(本版图片除特别标注外均由出版方供图)
关于爸爸
这是我爸爸,他真的很棒!
我爸爸什么都不怕,连坏蛋大野狼都不怕。
他可以从月亮上跳过去,还会走高空绳索 (不会掉下去)。
他敢跟大力士摔跤。
在运动会的比赛中,他轻轻松松就跑了第一名。
我爸爸真的很棒!
我爸爸吃得像马一样多,游得像鱼一样快。
他像大猩猩一样强壮,也像河马一样快乐。
我爸爸真的很棒!
我爸爸像房子一样高大,有时又像泰迪熊一样柔软。
他像猫头鹰一样聪明,有时候也会做一些傻事。
我爸爸真的很棒!
我爸爸是个伟大的舞蹈家,也是个了不起的歌唱家。
他踢足球的技术一流,也常常逗得我哈哈大笑。
我爱他,而且你知道吗?
他也爱我!(永远爱我。)
(摘自《我爸爸》,【英】安东尼·布朗 著,余治莹 译,河北教育出版社)
关于爱
小栗色兔子该上床睡觉了,可是他紧紧地抓住大栗色兔子的长耳朵不放。
他要大兔子好好听他说。“猜猜我有多爱你。”他说。
大兔子说:“哦,这我可猜不出来。”
“这么多。”小兔子说,他把手臂张开,开的不能再开。
大兔子的手臂要长得多,“我爱你有这么多。”他说。
嗯,这真是很多,小兔子想。
“我的手举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小兔子说。
“我的手举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大兔子说。
这可真高,小兔子想,我要是有那么长的手臂就好了。
……
“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说完,小兔子闭上了眼睛。
“哦,这真是很远,”大兔子说,“非常非常的远。”
大兔子把小兔子放到用叶子铺成的床上。
他低下头来,亲了亲小兔子,对他说晚安。
然后他躺在小兔子的身边,
微笑着轻声地说:“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
(摘自《猜猜我有多爱你》,【爱尔兰】山姆·麦克布雷尼、【英】安妮塔·婕朗著,梅子涵 译,明天出版社)
关于死亡
最近,鸭子一直觉得有什么东西在跟着它。“你是谁? 为什么一直偷偷跟着我?”“很好,你终于注意到我了。”死神说,“我是死神。”鸭子吓了一跳,这也难怪。“那么,你是来带我走的吗?”“当然不是啦。”死神笑着说,“其实从你一出生,我就一直在你身边———以防万一。”
……如果你能暂时忘记他是谁的话,真会觉得他很友好,很亲切。“我们去池塘玩好吗?”鸭子问。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死神心想。鸭子一猛子扎进池塘,欢快地在水下觅食。死神可干不了这个。“请原谅。”死神说,“我必须离开这个湿乎乎的地方。”“你冷吗?”鸭子问,“我给你暖暖身子好吗?”以前还从来没有谁对他这样好过。
……一天晚上,一阵冷风掠过鸭子的羽毛,它冻得直发抖。“我冷。”鸭子说,“你能帮我暖暖身子吗?”轻柔的雪花飘落下来。事情终于发生了。死神望着鸭子,它不再呼吸,静静地躺在那里。死神抚平了鸭子被风吹乱的羽毛,将它托在双臂上,来到了一条大河边。他小心翼翼地将鸭子放入水中,然后轻轻地一推,送它上路。他站在河边,凝视着鸭子的身影。当它从视线中消失时,死神也不禁难过起来。但,这就是生活。
(摘自《当鸭子遇见死神》,【德】沃尔夫.埃布鲁赫 著,陈科慧 译,新蕾出版社)
关于阅读
每次饭局或舞会才刚结束,爱死博阅公主
便马上开溜,爬上一千级阶梯,前往她的私人书房。
她阅读手边可得的所有文献、故事、诗词、哲学,以及内容净是废话的小说。
她也写下自己的故事,她的自传 (目前为止写了三本,各有五百五十七页)。
她想找一副永远不会让眼睛疲倦的眼镜。
梦想把日子分为章节,如此一来便能为每一天起标题。
开口成诗篇,只说韵文,整本字典都能记在心上。
(摘自《被遗忘的公主》之“爱死博阅公主”,【法】菲利普·勒榭米耶、【法】海贝卡·朵特梅 著,贾翊君 译,山东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