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沈竹士
沈唯是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的教师。多年前,他的城市公共艺术博士论文就以淮海路透露出的城市设计文化为题。其中,对襄阳公园也做了一些研究。近日,记者就襄阳公园的改造采访了沈唯。
修剪公园里的悬铃木
记者:襄阳公园将成为独具特色的法式园林,它的“法味”从何而来?
沈唯:襄阳公园有很长的设计历史。其设计具有法式风格,主要体现在襄阳公园的设计历史、设计手法与设计文化底蕴等方面。
襄阳公园最早建于法租界时期。20世纪40年代初,法租界公董局决定把原有的地基建成一座公园,最初名为兰维纳公园(杜美公园),后来几经改名,成为现在的襄阳公园。
宽阔笔直的法国梧桐(二球悬铃木)大道和几何形对称的花坛最能体现设计中的法国味道。值得注意的是,公园的整体设计手法是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布局,既有笔直的园路、规整的花坛草坪,也有蜿蜒的园路、中式的植物布置设计。
这次改造将要修剪公园里的悬铃木。高大的悬铃木是襄阳公园最具魅力的景观之一。正门进去两旁高大的悬铃木与公园附近的嘉华中心大厦、淮海国际广场等现代摩天大楼形成纵向上协调的视觉感受。
林荫道是珍贵的舒缓节点
记者:襄阳公园如何与淮海路的城市景观相协调?
沈唯:襄阳公园在这一地段显得尤为珍贵。公园本身的地形平缓,与周围的上海环贸广场等一些大体量建筑形成人们对都市体验一紧一松的心理感受。公园正门一条笔直的林荫大道几乎成45度角对着淮海中路。人们把这条宽阔的覆盖茂盛法国梧桐树的主园路当作休闲娱乐的广场,在这里交谈、锻炼、休闲、娱乐,这已成为襄阳公园与淮海路连接的重要景观。
林荫大道能发挥“内眺”和“外眺”的双重作用。从“内眺”角度来讲,站在林荫大道中,透过两边高大粗壮的树木,可以看见高耸入云的嘉华中心摩天楼与淮海中心大厦。这两幢大厦均以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矗立在公园入口的襄阳北路与淮海中路,玻璃幕墙平整光滑地倒映着街景和蓝天白云,与襄阳公园的林荫大道具有和谐的视觉效果,从而拓宽了襄阳公园“内眺”的视野层次。从“外眺”角度来讲,在淮海中路或是襄阳北路上行走或是驱车,淮海中路街道的景观与襄阳公园的林荫道景观融在了一起,拓宽了街道的景观设计效果。
从行号变迁看设计发展
记者:襄阳公园周边环境经历了很多变化,可以说它也是城市记忆的一种见证?
沈唯:我从档案记录中看过公园周边商铺行号的变化,从行号的变迁可以看到淮海中路形态设计的发展。
1948年,公园周边有淮海中路1006号飞亚克夜总会、1015号查拉霍夫首饰、1019号白罗格夫熏鱼等,街道形态相对今天而言较为平缓。到了1989年,街道形态变得更紧凑些,重要的建筑有风华旅行社、燕京楼、高塔公寓等,行号有天鹅阁西菜、勤丰腌腊、卫中鞋帽、益民茶叶、蓓蓓玩具以及十六羊毛衫门市部等,也是很有当时特色的。在2012年以后,公园周边街道形态有了非常显著的发展,例如上海环贸广场的设计运用钢筋混凝土、玻璃等现代设计材料,构筑整体有力的造型与富含变化的空间形态特征,特别是其外立面的巨幅LED屏有强烈的现代感与视觉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