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5日上午邀请来华出席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共同乘坐中国高铁。
从苏州北站到上海虹桥站,百公里的路程,20多分钟的车程,一段让“16+1合作”加速前行的旅程。
站台上,一辆崭新的高铁列车迎候李克强和远道而来的贵宾。车身上,中国与中东欧16国国旗以及“16+1>17”的标志分外醒目。车厢里,李克强同各国领导人亲切交谈,共话合作。
李克强说,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关乎民生改善。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如今高铁已成为广大民众出行、旅游最为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之一,也是中国装备制造的一张“黄金名片”。中国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拥有优势产能,技术先进、性价比高、具有国际竞争力,这是我们多年来经济发展、技术进步、装备升级、工程建设人才成长等多方面因素累积的成果。现在,中方愿同有需求的国家分享这一成果,与中东欧国家携手合作,在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开展产能合作,在高铁和铁路设计、建设上为中东欧国家提供量身定制的方案和产品,将助推各国工业化和地区一体化进程。
李克强强调,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就如同一辆列车,从第一次启动到3年来逐步加速,现在已经驶入了快车道。不仅高速,而且舒适、安全。我们的合作不仅快速推进,而且充分兼顾彼此需求和各方舒适度,更是促进世界发展、繁荣、和平、稳定的积极力量。
16国领导人认真听取中国高铁建设发展以及相关装备设计和性能等情况,赞赏中国高铁运行得很平稳、很舒适。他们从沿途风光中感受中国城市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勃勃生机,赞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不知不觉中,列车已经平稳停抵目的地——上海虹桥。这个美丽地名和这段美好旅程的寓意不谋而合。相信高铁等交通基础设施合作必将为中国-中东欧国家搭建互联互通、产能合作、贸易往来、人员交往的彩虹桥。
相关新闻:
坐着高铁去上海——今天上午李克强总理和16国领导人随行记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朱国顺
苏州北高铁车站,一列蓝白相间的和谐号高速列车,静静地等候着贵客。车身醒目地画着颐和园17孔桥的图案,一旁是16+1>17的数字,中间是中国和16个中东欧国家的国旗。
这是这列高铁列车有史以来,迎接的最多最高级别的贵宾。中国总理李克强和中东欧16国总统、总理等领导人,今天上午将乘坐这列高铁,从苏州去上海。17孔桥是李克强总理的比喻,16+1的合作像17孔桥一样紧紧连在一起。
中国的高铁发展,一直是世界瞩目的焦点。短短10来年时间,中国高铁里程从零开始,到今天已经有1.8万公里,高铁已经成为中国人便捷生活的一部分。特别是中国高铁特有的运营成熟、性价比高的特点,一直是世界各国羡慕的亮点。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之一,就是推进沿线各国迫切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参加“16+1”领导人会晤的中东欧国家贵宾,都对中国的高铁十分关注。因而在会晤结束之际,李克强邀请与会领导人一起乘坐高铁去上海。
上午的苏州有些冷意,飘起了小雨。一踏入高铁车厢,温暖如春。大家一上车都兴奋地这里看看,那里摸摸,饶有兴趣地问起许多问题。
11时,G5901次高速列车缓缓启动,4分钟后,迅速加速到了300公里时速,依然平稳安静。商务车厢里,座椅调整为面对面的方式,便于交流。在客人们的期盼中,李克强总理如数家珍,耐心细致地向客人介绍高铁这个自家的好产品。
许多人还记得,李克强总理对中国的高铁赞誉有加,不同场合有机会就向大家推介中国高铁。作为总理,他对中国好的装备产品产品,都在国际场合大力推动“走出去”。
坐着高铁去上海。短短二十三分钟,G5901驶进了上海虹桥火车站。贵宾们意犹未尽,依依不舍,离开了列车。离开站台前,李克强总理与各位领导人一起,在“16+1>17”和17孔桥的标志前,合影留念。
一位记者在站台上问李克强总理,为什么一直推荐中国的高铁,总理回答说:“高铁代表了中国工业的综合水平”。
在昨天的第五届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上,李克强总理说,中东欧地区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和工业设备面临升级改造的任务。中方愿同波罗的海国家探讨开展高铁合作。
期待中国高铁速度更快,走得更好,行驶更远。
坐着高铁去上海,坐着高铁去世界!
总理的一天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朱国顺
■ “克强节奏”以分钟计 24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密集会见中东欧领导人。图为见下一场外宾途中,李克强边走边看手表 武治义 摄
昨天是重要的一天,也是李克强总理普通的一天。
中国-中东欧国家“16+1”领导人会晤,在苏州举行。李克强总理作为东道主,在太湖之滨会晤各国领导人。事实上,他是昨天凌晨刚刚从马来西亚回国,开始这个重要而又普通的一天。
波音747降落在姑苏城外的苏南国际机场的时候,天空飘着雨。总理没有打伞下了飞机,面包车开动的时候,驾驶座上方的电子钟显示为1:13。雨渐渐大了,前挡风玻璃的刮雨器节奏越来越快。车上很暗,总理还是在跟一旁的同志谈工作。车速指针稳定在110公里的位置,两旁的树木在车灯光下飞快朝后掠去。时钟跳到2:00的时候,车还在路上疾驶。
当天的工作每一项都安排得十分紧凑。上午,李克强总理在东山宾馆礼合厅,会见三位中东欧国家领导人。
中东欧16国与中国有着多年的合作和联系。共和国建国初期,中东欧国家对百废待兴的新中国给予了宝贵的支持,一同度过了难忘的峥嵘岁月。在以后的岁月里,中东欧的电影、文化等对中国也带来了重要影响。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东欧16国都是沿线国家。
礼合厅落地长窗外,芳草茵茵,远处烟波太湖,帆影点点。李克强会见爱沙尼亚总理罗伊瓦斯,希望寻找新的双方合作增长点,愿意继续推进波罗的海高铁项目建设。会见波兰总统杜达时,李克强表示,杜达担任总统后不久就来华访问,体现了对中波关系的重视,将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动力。会见斯洛文尼亚总理采拉尔时,李克强说,中斯双边关系发展顺利,中方愿积极参与斯方科佩尔港改造和铁路建设项目。
■ “高铁外交”体现高效 结束与爱沙尼亚总理罗伊瓦斯会谈后,李克强当即把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叫到身边,要求迅速与泛波罗的海铁路联盟对接,加快推进波罗的海高铁项目建设 武治义 摄
在礼合厅现场,我看到,李克强总理的工作节奏快而高效。刚结束与罗伊瓦斯的会谈后,当即把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叫到身边,要求迅速与泛波罗的海铁路联盟对接,加快推进波罗的海高铁项目建设。会见间隙,李克强边走边看手表,用好每分钟时间。
中午过后,太湖飘起了小雨,烟雨蒙蒙。下午3时,在太湖边上的苏州太湖国际会议中心,李克强总理迎接中东欧16国领导人到来,与他们一一握手、合影。随后,17位领导人共同出席了中国-中东欧国家第五届经贸论坛开幕式。
李克强总理发表主旨演讲,他说,这次是中方第一次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会晤前我们共同参加第五届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这本身表明16+1领导人会晤高度重视务实合作,各国都有强烈的政治意愿推动经贸合作取得更大发展,助力各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李克强总理说,中国与中东欧贸易规模连创新高,去年突破600亿美元。在中国6是吉利的数字,意味着更加顺利。惊人的贸易增长速度表明,中国与中东欧之间不仅相互之间政治互信,而且贸易和投资潜力巨大。中国正在与相关国家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东欧16国占沿线国家总数的四分之一,双方完全可以做好发展战略对接。
波兰总统杜达、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致辞,对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充满期待。
开幕式结束后,李克强总理与中东欧16国领导人一起,在一楼大厅合影。从多瑙河畔到太湖之滨,领导人留下了又一幅难忘的16+1全家福。
下午四点过后,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在太湖国际会议中心和合厅举行。李克强总理发表主旨讲话,中东欧16个国家的领导人讲话,就进一步发展“16+1”的关系发表了见解。李克强总理作总结性发言。
傍晚6:25,大家期待已久的“16+1”合作“旗舰项目”文件,在中国总理李克强、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塞尔维亚总理武契奇的见证下在吴逸厅签署。这是有关匈塞铁路建设的两个文件,分别涉及匈塞铁路匈牙利段和塞尔维亚段。这一项目将确保在今年年内动工,两年内完成。
6:30,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记者见面会,在会议中心吴语厅开始。
这是一次蔚为壮观的见面会:主席台上是中国总理李克强、上次东道主塞尔维亚总理武契奇、明年东道主拉脱维亚总理斯特劳尤马。台下第一排就座的,是中东欧14国领导人。后面依次是“16+1”各国高官、企业界及各界人士,再后面是各国记者。这场记者见面会出席领导人级别、规模,堪称“史上最强”。
窗外,太湖之滨暮色四合,室内,吴语厅里灯火通明。李克强总理说,这次会晤,我们不仅有近期的合作计划,也对未来五年和更长时间的合作进行了规划,提出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期规划》、《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苏州纲要》。“16+1”从起步到加速,现在已成为快速运行的高速列车,造福各国人民。
夜色渐深,太湖之滨依然灯火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