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力之
核心观点
无视民族复兴的大时代而津津乐道于物欲主义的小时代,这是某些文化人的自我侏儒化。任何理解时代与个人辩证关系的文艺工作者,都会感受到讲话的深刻召唤力,会为中国精神的构建添上自己的一笔。大历史需要巨人,让小时代的侏儒去自恋吧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公开发表,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文化观在新时期的新成果、新发展,对中国文艺与文化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及历史意义,将长时间引领中国精神高地的构建,需要深入学习与领会。
重建政治批评与艺术批评的统一关系
讲话定位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大背景,一方面肯定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但另一方面又直言不讳地指出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
必须注意到,讲话所指的问题发生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大环境,这与改革开放以前有什么区别吗?当然有区别。改革开放以前,我们的文艺方针、政策突出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直接引领作用,强调文艺批评的政治要求,这在实践中既有正确的方面,也有消极因素的存在。对于改革开放时期的文艺家来说,文艺创作有了更广阔的天地,有了更多的艺术创造的自由,这就是“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之由来。但是,在种种复杂社会因素的影响下,文艺创作的新问题随之发生,而其复杂性已经不同于改革开放以前。
针对当下存在的问题,讲话没有回到改革开放前的思路,而是重建马克思主义政治批评与艺术批评的统一关系。一方面,讲话鲜明提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这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批评标准;另一方面,讲话穿越历史,回归马克思本人审美批评的艺术追求——像马克思那样立足于丰富的文艺历史传统,倾心于人类艺术的经典,从古希腊艺术、文艺复兴艺术、启蒙时代艺术到19世纪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的艺术,批评了那种在“创作自由”名义下的违背艺术规律、亵渎艺术的倾向,恢复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审美本性,而不是只要政治、不要艺术。
在这方面,讲话比马克思更有超越性的是,其艺术标准的来源不只是欧洲文艺,而是包括中国文艺、特别是其传统文艺在内的世界文艺,视阈更广阔。例如,针对浮躁之风,讲话说“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古往今来,文艺巨制无不是厚积薄发的结晶,文艺魅力无不是内在充实的显现。”讲话以法国福楼拜创作《包法利夫人》、中国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为例来说明之。
执政党必须引领中国精神高地的构建
通过运用并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党的领导进入文艺领域,这就产生了讲话所提出的更大问题“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文艺和文艺工作?”这个重视的主体就是党。
对这样一个重大问题,讲话的新贡献是确立了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的观察视野,即是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作用。”
面临中国和世界的时代巨变,讲话以宏大的气势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以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蒙田、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等文艺巨人为标志的;中国先秦的文化盛况,是以诸子百家为标志的;而五四新文化运动首先以陈独秀、鲁迅诸人推出的新文学实绩为标识。一句话,没有伟大的文化成果,一个时代便无从伟大起来。单个人也许有权利孤芳自赏,无视时代需要而任性玩弄文艺、文化,但领导这个伟大国家、伟大民族的执政党必须引领中国精神高地的构建。
试想,在这样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中国人民怎么能接受种种衰退、颓废、物欲化的艺术后果呢?个人的任性怎么可能超越国家、民族的历史命运呢?回想70多年以前,一些热血青年,包括文艺青年从全国各地来到抗战圣地延安。他们中的有些人,曾经也不乏文艺范儿,使些小性子,不能摆正个人追求与抗战大业的关系。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对文艺的重视,正确引导了有个性的文化人、文艺家,使他们克制了自己思想上的种种不足,投身于火热的斗争生活,创作出令整个旧世界震颤的伟大作品,既为当时的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把自己的业绩书写到了文学史、艺术史上,这就是时代需要与个人事业互相转化的辩证法。
70多年的时间一晃而过,又是一个新的文艺座谈会!自然,比起当年来,谈论文化人与时代之关系,已经没有过去那么严峻,至少不要近距离接触血与火,但今天听候时代呼唤的意义不会亚于当年,因为今天我们能够用自己的双手铸造中国的辉煌,你能够看到全世界羡慕的眼光,其幸运超过了前人。无视民族复兴的大时代而津津乐道于物欲主义的小时代,这是某些文化人的自我侏儒化。任何理解时代与个人辩证关系的文艺工作者,都会感受到讲话的深刻召唤力,会为中国精神的构建添上自己的一笔。大历史需要巨人,让小时代的侏儒去自恋吧。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