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指挥家古斯塔夫·库恩将携蒂罗尔音乐节管弦乐团、合唱团全体成员献演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图中手持指挥棒者为库恩。 (上交供图)
■本报记者 邢晓芳 周敏娴 实习生 姜方
这段日子,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格外忙绿,从吉顿·克莱默与波罗的海弦乐团带来的《四季》,到埃莱娜·格里莫的钢琴独奏音乐会,再到勋伯格清唱剧《古雷之歌》的中国内地首演,近两周的时间里都要一一登场。
10月16日至18日,24小时版《尼伯龙根的指环》将首度登陆中国。就在10月9日和11日,德国指挥家古斯塔夫·库恩携蒂罗尔音乐节管弦乐团、合唱团全体成员赴北京演出,带去的是两部瓦格纳的晚期代表作,近5个小时的《纽伦堡的名歌手》,以及长达4个半小时堪称传奇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结束了北京的演出后,团队马不停蹄赶来上海,抓紧时间排练全剧演出时间长达16小时的《指环》,它将为本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点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尽管世界舞台上的《指环》版本不胜枚举,但最为大胆和新奇的,还当属奥地利蒂罗尔音乐节制作的版本。作品挑战耐力和感官,保留了库恩对于音乐、戏剧和舞台场景的所有探索。引进本次演出来之不易,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说:“这也许将是国内观众的唯一机会,来收获这样一场超越极限的体验。”
“独特之处在于一气呵成”
“像24小时版《指环》这样完整、连贯的作品,库恩团队演出的强度之大可想而知。”周平说,前天刚刚抵达上海,当晚就投入了排练的指挥库恩难掩眉间的疲惫,但仍然一丝不苟地指出管弦乐团演奏力度上的不足,停下来一小节、一小节地指导乐手进行调整。昨天,《指环》从下午4点排练至晚上10点,对于台上指挥、乐手和歌唱家都是不小的考验。
《指环》不仅故事上细枝蔓节、错综复杂,瓦格纳对于音响和人声的追求,也达到了极致。为了演绎好这部被誉为歌剧史上最大奇迹的作品,舞台场景进行了多种探索。就在彩排现场,台下有3个监视器供歌唱家时刻把握背后乐手的演奏情况,正式演出时,库恩可以在指挥台上通过一个小小的监视器密切关注舞台上的一举一动。库恩说,“通过这种独特的视听效果来展现瓦格纳的作品,演唱家需要完全融入音乐,而不是在超长的歌剧中与音乐进行对抗。所以我们是全球唯一一个基于瓦格纳本人想法进行诠释的版本。”
“我是瓦格纳的粉丝,从1968年就开始学习瓦格纳的作品,但直到45岁才真正登台演出他歌剧里的角色。”男中音托马斯·加兹赫利在《莱茵的黄金》中演唱阿尔贝里希,在《齐格弗里德》中饰演流浪者沃坦,随后再回到阿尔贝里希。数十年的积累让他在舞台感染力和情绪的处理上都游刃有余。
全方位帮观众“备战”
此次24小时版《指环》在演出设计上,乐团摆放在舞台的后侧而非乐池中,把半个舞台让给歌唱演员和布景,乐团和演员之间用幕布间隔但又留有空隙。周平说:“对于《指环》,以往一些版本的演出可能更多地把关注点放在舞台和戏剧张力等因素之上,而我们这次引进库恩指导的版本,则是希望观众能关注歌剧的音乐呈现。”
一般来说,《尼伯龙根的指环》由序幕《莱茵的黄金》和3部正传《女武神》《齐格弗里德》和《众神的黄昏》构成。本次演出,周五晚上上演《莱茵的黄金》,周六下午至周日上午接连上演三部正传,构成24时版的《指环》,有点像看通宵电影。
但这样的频度和歌剧长度对观众也是无比艰巨的挑战。据悉,上交音乐厅将在《指环》上演期间,推出多项人性化服务措施。除开放部分公共区域在幕间供观众休息外,还联系了周边多家餐厅,延长营业时间。而针对第3幕《齐格弗里德》在18日凌晨三点结束的“尴尬时段”,音乐厅目前正在积极联系出租车公司,以解决观众凌晨回家难的问题。有需要的观众,还可以现场购买印有演出名字标志的靠枕,缓解可能出现的疲惫。
周平建议观众在观看《指环》之前,做好精神和身体上的“双重”准备——对这样恢弘的“大部头”不妨先深入了解一下剧情故事、人物关系、艺术特色等,身体上一定要充分休息好以后再来欣赏演出,“相信会是一次非常珍贵而独特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