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夏天来了,到医院“擦亮心灵窗户”的小病人会急剧增加———平日没时间看眼病的学生族会趁着暑假涌向医院。其实,小孩有小孩的眼问题,上了年纪的人也有上了年纪后增加的新问题。今天就来说说眼科这些事。
屈光不正就会“看不清”青少年多为混合性近视
来医院看近视眼,会经常听到一个词,叫屈光不正,它其实是指眼在调节静止的状态下,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射作用后,不能在视网膜上结成清晰的物像,而在视网膜前或后方成像。它包括远视、近视及散光。屈光不正的患者需要配戴眼镜来获得清晰的视力。
近视眼是指从无限远处来的平行光,经过眼的屈光系统之后,在视网膜之前集合成焦点,在视网膜上则结成不清楚的像。
近视的原因主要有三种,包括轴性近视眼、屈光率性近视眼和曲率性近视眼。
近视有多种分类方法:
1、按照临床病理分类
【单纯性近视】 即一般性近视,屈光度通常在600度以下的中低度近视,近视进行性发展缓慢。眼球组织正常,不出现病理性改变。
【进行性近视】 即高度近视,也称病理性近视,其屈光度超过600度,最高可达4000度。一般发病较早,眼球轴径不断加长,眼球的许多组织可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
2、按调节作用分类
【假性近视】 亦称调节性近视,其眼球轴径长度正常,但屈光间质的屈折力超出常度,一般为晶状体调节过度,因此远处的光线入眼后成像于视网膜前。散瞳后近视的屈光度完全消失,表现为正视眼或远视眼。
【真性近视】 也称轴性近视,其屈光间质的屈折力正常,眼轴的前后径延长,远处的光线入眼后成像于视网膜前。
【混合性近视】 真假性近视同时存在的状态。散瞳后近视屈光度有较多的降低,但仍为近视。青少年近视学子在学习任务繁重和身体发育过程中,多为此种近视状态。
近视的临床表现为远视力降低,近视力 (某些情况下) 正常;持续的看远模糊、眯眼、视疲劳、工作距离较短,可伴有外隐斜、外斜视或眼球突出。高度近视可发生程度不等的眼底退行性改变,比如近视弧形斑、豹纹状眼底。
准确验光,获得一副适合自己的眼镜
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总是需要一至多副眼镜。那我们配镜时如何才能获取清晰正确的度数呢? 这时就需要验光了。
现今验光配镜的准确与否,已渐渐受到大家的重视。那么,怎样才能得到一副验配准确的眼镜呢?首先,通过眼部的检查排除一系列影响视力的眼病,如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疾病、角膜炎等。如有眼病,应先进行治疗。接着,进行验光。验光是一个动态、多程序的临床诊断过程,必须由专业视光医师或有资质的验光技师进行操作。
完整的验光过程应该由客观验光和主观验光相结合。
客观验光:1、检影验光,2、电脑验光仪。
通常在一些必要的问诊后,首先进行客观验光,通过客观验光可以迅速知道被检者初步的屈光不正度数,为随后的主观验光奠定基础。对于原先就配戴眼镜的患者和顾客,需要检测原先配戴的眼镜度数及矫正视力。
有些人觉得单靠电脑验光就足够了,这是错误的。电脑验光是机械物体,不能灵活地处理每位病人的具体情况,电脑验光的结果只可作为初步参考。
主观验光:1、插片验光,2、综合验光。
以客观验光获得的资料为基础,让受检者对验光的每一微小变化做出反应,医师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这阶段包括放松调节、近视或远视度数测定、红绿试验、散光轴及度数的测定,双眼平衡等许多步骤。
主观验光后,医师将全面考虑受检者的屈光性质、程度、眼位、戴镜时间,最终得出最适合受检者的配镜处方。验光后的配镜,要既能看清,又感戴镜舒适、且能持久阅读。
哪些因素导致“老花”可能提前到来
随着年龄上去,很多人就会遇到老视现象。老视是一种生理现象,不是病理状态,也不属于屈光不正,是人们步入中老年后必然出现的视觉问题。
随着年龄增加,晶体核逐渐硬化,晶体的可塑性及弹性逐渐减弱,故调节功能逐渐减弱。人到了40岁左右,近距离眼工作或阅读就会发生困难,这是由于年龄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
老视的原因有很多:
1、年龄与调节有关。老视的实质是眼的调节能力的减退,年龄则是影响调节力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
2、与人眼原有的屈光有关。老视眼的发生与人眼的原有屈光有关,不同屈光状态、不同屈光程度的人,发生或表现出老花的年龄是不同的,度数也不同。
1) 正视眼的人,在40-45岁开始出现老花。
2) 远视眼的人,因其近点比正视眼远得多,看近物时需要的调节力比后者大,需要配戴花镜的年龄也比后者提前,这样的人中,有32岁就配花镜的例子。
3) 近视眼的人,因其近点比正视眼远得多,看近物时需用花镜的年龄就比正视眼要晚。
3、与健康状况有关。
身体健康者比不健康的人,老花来得晚些。医院里有这样的情况,一个40岁的人,生病住院后的某天早上,突然发现看不清碗里的菜,要拿远一点才能看清。因为疾病尤其是与大脑供血有关的疾病,可以影响眼肌供血,使老花提前。
4、与工作条件有关。
长期从事近距用眼工作的人,如修表、缝纫、财务等,睫状肌长期疲劳,容易肌力减弱,所以与从事远距工作的人相比,老花来得早。
5、与地理位置有关。
因为温度对晶体的影响,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人们较早出现老视症状。
6、药物影响。
服用胰岛素、抗焦虑药、抗忧郁药、抗精神病药、抗组胺药、抗痉挛药和利尿药等的患者,由于药物对睫状肌的作用,会比较早出现老视。
很多人把“老视”和“远视”混为一谈,这是两种不同屈光状态,但由于都用凸透镜矫正,远视力又都好,两者往往被混淆。远视是一种屈光不正,戴凸透镜后既可看清远方,也能看清近方,而老视只是由于调节力的减弱,对近方目标看不清,是一种生理性障碍,戴上凸透镜后虽能看清了近方目标 (书、报),但不能同时用此镜看清远方物体,这和远视者戴镜的情况不同。
老视的临床表现为———
1、视近困难。与近视患者相反,老花眼患者会逐渐发现在近距离阅读时看不清楚小字体,以致不自觉地将头后仰或者把书报拿到更远的地方才能把字看清,而且所需的阅读距离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2、视近不能持久。由于晶体调节不足,患者通常需要经过努力才能看清楚近处物体。如果这种努力超过限度,引起睫状体的紧张,再看远处物体时,由于睫状体的紧张不能马上放松,因而形成暂时近视。再看近处物体时又有短时间的模糊,此即调节反应迟钝的表现。当睫状肌的作用接近其功能极限,并且不能坚持工作时,就产生疲劳。某些患者甚至会出现眼胀、流泪、头痛、眼部发痒等症状。
3、阅读需要更强的照明度。刚开始时,仅在晚上看书时眼睛有些不适,需要更强的灯光照明。由于照明不足不仅使视分辨升高,还使瞳孔散大,由于瞳孔散大在视网膜上形成较大的弥散圈,因而使老视眼的症状更加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即使在白天从事近距离工作也易于疲劳,所以老视眼的人,晚上看书喜欢用较亮的灯光。有时把灯光放在书本和眼的中间,这样不但可以增加书本与文字之间的对比度,而且还可以使瞳孔缩小。但是灯光放在眼前必然造成眩光的干扰,这种干扰光源愈接近视轴,对视力的影响就愈大。
文/吴彦霖 张琼(作者张琼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吴彦霖为瑞金医院眼科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