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力
温州有一名年轻白领,大学毕业后便入职外贸公司,人在中国,却按照欧洲的时间工作,生活昼夜颠倒。极其不幸的是,这名上班族年仅26岁,便被诊断为胃癌第三期。不抽烟、不酗酒、体型并不肥胖、没有家族史,如此“背景清白”的年轻人,却得上了这样的病。分析显示,胃癌发病年轻化,主要和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作息和饮食不规律等有关。
谈“癌”色变,魔鬼可能就在身边
胃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为35/10万,其死亡率为25/10万。在我国,去年胃癌患者估计达到60万人,占比相当于全世界胃癌患者人数的一半之多。而在上海,每天新增169名癌症患者,在每100个新发的癌症病人中就有12个是胃癌。胃癌常常好发于50岁以上的人群,但是,随着近年来肠胃疾病的患者逐年增加,消化道肿瘤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其中年轻人患胃癌的不在少数,尤其是年轻的白领上班族。
胃癌年轻化,“赖”上上班族?
现代白领工作压力大、作息和饮食不规律。有些白领,经常会加班,对一日三餐马虎对付,经常叫外卖、吃得也不定时,新鲜水果和新鲜蔬菜摄入不足,导致体重超重或肥胖;有些上班族还有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平日里更是单位、家庭两点一线,缺乏必要的身体锻炼,而这些都是导致越来越多年轻白领患上胃癌的诸多因素。
哪些人容易得胃癌?
临床上,我们有胃癌高危人群筛查对象。这些高危人群包括:对中年以上患者,凡出现食欲减退、上腹不适、不明原因贫血、消瘦、粪潜血试验阳性者;原有胃病近期症状加重;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化、不典型增生;有胃癌家族史者;胃息肉、胃溃疡、残胃者等癌前病变以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
需要强调的是,胃癌呈现“三高”和“三低”现象。所谓“三高”就是发病率高、复发转移率高、死亡率高;“三低”是指早诊率低、根治切除率低、5年生存率低。所以说,消化道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无论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早期消化道肿瘤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以高达90%以上,而晚期5年生存率只有30%左右。如果共同努力,可以减少和治愈三分之二的肿瘤。其中,预防可以减少约三分之一,而早诊早治可以治愈三分之一。
早癌发现“利器”,保驾护航
目前各大医院都开展了消化道肿瘤早期筛查,如肿瘤指标、血清胃功能检测、粪隐血、胃镜检查或无痛内镜检查及病理活检,还开展了色素内镜及超声内镜以提高早癌发现率。尤其是血清胃功能检测,只需要抽取2毫升血,就能进行检测。
首先,抽两毫升血测胃癌,也就是我们医学上所说的血清胃功能检测五项,指的是下列一组生物标记物: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II(PGII)、胃蛋白酶原比值 (PGR,PGI/PGII)、胃泌素-17(简称G-17)、幽门螺旋杆菌 (Hp)。它是反映胃黏膜正常与否以及胃黏膜受损程度和受损部位、Hp治疗效果和预后观察的敏感性、特异性指标;可为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Hp感染、早期胃癌、胃癌高危人群的初筛提供有效依据。血清胃功能五项检测与胃镜检测相比,具有无创无痛,有效避免潜在的医源性感染,可广泛应用于健康人群体检,或作为不适合做胃镜人群的胃病辅助诊断等优势。
其次,接受胃镜检查来进行早期胃癌筛查。有人会担心胃镜检查会不会太痛苦? 由于胃镜检查可能带来不适,许多人不愿意、不敢做。但如今已可以施行无痛胃镜检查。总的来说,胃镜操作是相对安全的。
此外,还有许多早期胃癌筛查方法。磁控胶囊内镜便是其中之一。它的发明为早期胃癌的筛查提供一个便捷的路径。患者只需随水吞下一粒胶囊内窥镜,经过20分钟左右便可完成胃部检查,既简单方便、又没有痛苦,为胃病检查带来了全新体验。与电子胃镜相比,磁控胶囊内镜对胃部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达92.8%,达到了与金标准几乎接近的病变检出率。
讲了这些筛查的方法是希望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胃癌早期筛查的重要性。我这里有一组数据,在日本,它的胃癌整体治愈率高达60%,它们提倡并规定50岁以后就要开始做首次胃镜检查,从中检出胃癌早期患者占比六成以上。而我国胃癌治愈率偏低,这和我们的患者在发现得了胃癌后大多已经是晚期有关。所以说,我们一定要重视自己的健康、重视胃癌的早期筛查。
(作者为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专家门诊:周五下午总院,周一下午安图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