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成良医”被喊了上千年;“我的健康我做主”、“自己是最好的医生”、“管好嘴,迈开腿”被谈了十几年,这些宣教词不只是在民间口口相传里,也在医学科普专家和科普报刊的津津乐道中。“科普”,首先要科学,然后再普及,缺一不可。几十年来,我国以资深临床医生为主体的医学科普工作者,为国人的健康生活和生活健康提供了大量的自我健康管理科普知识,受益者无数。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认识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活和行为方式的不断改变、环境威胁的不断增大,再审视诸如“久病成良医”之类的某些保健概念,似有必要重新梳理。
在新年来临之际,特邀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缪晓辉教授,就其多年从事医学科普工作的感悟,以及临床诊治疾病过程中的经验和实际生活中的见闻,并结合自身健康和疾病问题的处理办法,为读者就自我健康管理中可能存在的认识误区一一进行解析。
我的健康我能做多大主?
解析:对个体而言,健康和疾病一定以你为主体,你必须做主。然而,首先,非医务工作者,其知识结构不可能把健康和疾病诊治问题嵌入很大比例;其次,隔行如隔山,医学很深奥,无论你怎么钻研和管理,你都不可能非常准确地把握高度专业的健康和疾病问题;再次,健康和疾病的涉及面太广,绝大多数普通市民不可能面面俱到,成为全能的“管理者”,你也必须终身学习才有可能胜任;最后,你的健康和疾病不仅必然影响到家人和工作,管理和控制过程或诊治过程,也需要其他人的参与。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并非否定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实,很多口号式的自我保健宣传言论,多少带有鼓动或激励的色彩,是医学科普工作者善意的提法,也是前人局部经验的总结。不过,对于一些过度强调自我管理的言论和现象,本人表示担忧。
比如“久病成良医”,实际上是指某人患有某种慢性病之后,在长期就医和调理过程中,渐渐地对该疾病的诊治过程甚至发病机制等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其认知水平远远超过非病者,似乎达到一个“医者”的境界。对此,不宜全盘否定,但又得慎重对待。
慢性疾病,定期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患者在疾病的常规治疗上执行得很好,但往往疏于针对疾病的个性化监测。比如高血压病患者能做到规律服用降压药物、限制盐的摄入、调整情绪、运动有度、自行测量血压等,甚至比医护人员做得更好,但这远远不够,还必须到医院检查和监测,尤其是要及时发现可能发生的相关组织和脏器的损害。
【案例一】
慢性高血压患者
该疾病对动脉血管的不良影响最大,血管内压力升高,会诱导和加促血管硬化和斑块形成,而血管内壁上的斑块又是心脑梗死和动脉瘤的重要成因,患者自己和现有的家庭医疗设备均无法发现这种损害。不久前,就接诊过一名高血压病患者,个人条件非常好,保健也很好,自以为血压控制得很稳定,对自己的疾病管理也很自信,自以为达到了“良医水平”,朋友反复动员他做体检,才很勉强地做了腹部增强CT检查。岂料,正是这项检查,意外地发现了腹主动脉分枝上有一个夹层动脉瘤,而这个瘤的形成,正是血管内过高的压力冲击所致。在与患者交流时发现,他不仅对血管瘤及其破裂后的致命性危害一无所知,而且显得一脸无辜和茫然:我保养得这么好怎么会得这个病呢?
【案例二】
糖尿病患者
其实,血糖增高和尿液中漏掉一部分葡萄糖,都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地控制血糖异常波动,那么相关的心脏损害(冠心病)、脑损害(脑梗塞、脑血管意外)、肾脏损害(肾功能衰竭)、眼底损害、神经损害、性功能障碍、免疫功能低下(易患结核病和各种感染病)、甚至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等各种各样的并发症,这些才是最需要关注的。
最为关键的是,这些并发症大多是可以及时被发现的。可是,对普通病人而言,无论他多么深入了解糖尿病的知识,即使是对相关并发症诊治知识也掌握得很清楚,但也一定是一知半解的,绝对不可能达到“良好的医生”水平,必须求助医生,必须有规律地到医院检查,不能自作主张、掉以轻心。
【案例三】
肝病患者
一个40岁男性系慢性乙肝患者,他饱览各种医书,把专家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也了然于心,他还整天在网络的一个患者群里广泛学习和交流,因此,也固执地形成了这样一个理念:“积极调理、适当运动、营养均衡、‘增强免疫力’,可以保证乙肝病毒与人类和平共处;抗病毒治疗并非必须,长期吃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不仅会发生耐药,出现变异病毒株后就更难对付,而且因为药物有副作用,会造成肾脏损伤、肌肉损伤、骨质疏松,甚至致癌,得不偿失。”听起来这些话似乎很有道理,实际上这些话就是他在门诊“请教缪医生”时的语言,他根本听不得作为一个医生的苦口婆心、数据翔实和非常专业的解释。三年后,再次踏进诊室时,已被确诊为肝癌。在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后,也开始了抗病毒治疗。目前恢复良好。复诊时他很感慨地说:“久病成不了良医啊!”
诸如此类的教训绝非个案。在网络非常发达的今天,医学资讯非常容易获得,“百度”几乎无所不能。但是,我们同样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医学是复杂和深奥的科学,只有把自我保健与就医就诊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养成对医学诊治的良好依从性,才能保证最大限度的获益,才能避免悲剧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