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一架苏-34战机在叙利亚上空投放KAB-500制导炸弹,并摧毁了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一个地面指挥中心。
俄军TOS-1A“喷火坦克”正在进行攻击演练。
CFP
当美国领导的反恐联盟一年多来对盘踞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似乎有些束手无策时,俄罗斯于9月30日起发动突然打击,一个多月以来,俄军已经发动了上千次的空袭行动,击毁了“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的大批目标。按照俄方说法,已经有大批“伊斯兰国”成员逃离叙利亚。显赫战果的背后,是俄军各式新式武器大放光彩——叙利亚已经成为俄罗斯进行新式武器的试验场,也是对外推销军事装备的活广告牌。
苏-34战斗轰炸机 空中“斩首利器”
与美军F-35、F-22四代战机(按美军标准,美军第四代相当于俄军第五代)相比,俄军苏-34属于三代半战机。虽然在技术上已经不是世界顶尖水平,但就像AK47突击步枪风靡全球一样,俄式武器的结实、耐用、贴近实战,在苏-34上也得到了体现。
苏-34绰号“鸭嘴兽”,是一款双发双座重型战斗轰炸机,是目前俄罗斯空军装备的最先进主力战机之一。苏-34属于苏-27战机家族系列,与中国的歼-11可谓师出同门。该机长22米,翼展14.7米,重40吨,最大飞行距离4000公里。
由于研发改进得较晚,苏-34采用了许多现代化的科技。比如,苏-34采用了独特的“鸭嘴”扁平机头,这样既能在大迎角飞行时增加纵向稳定性,又能减小雷达反射面积,亦因此获得了“鸭嘴兽”的绰号。
苏-34还有许多独特的设计,使之更能贴近实战,让其在叙利亚的反恐战场上游刃有余。有别于其他国家的战斗轰炸机,苏-34首次在机腹位置装备了17毫米厚的钛合金装甲,用以提升战机在低空环境中的生存性能。一般而言,战斗轰炸机要在具备强大的对地打击能力的同时,也要具有空战能力。而苏-34加装装甲的做法,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空战性能。
这看似与世界主流战斗轰炸机设计思想背道而驰的做法,却是俄罗斯在车臣战场上以鲜血的代价换来的宝贵经验。在上世纪90年代两次车臣战争期间,俄罗斯前线主力战斗轰炸机为苏-24,该战机性能非常优秀,但未考虑到战场上低空生存能力,结果出现车臣反政府武装用14.5毫米高射机枪击落苏-24的案例,甚至出现了苏-24被反政府武装12.7毫米大口径机枪驱离的情况。因此,这块17毫米的钛合金装甲,就是针对大口径机枪设计的。截至记者发稿时,未见有苏-34在叙利亚战场被击落的新闻报道。
此外,苏-34采用了数字式多余度电传操纵系统,该数字电传操纵系统具有主动控制功能,在低空湍流中飞行时能大幅度减小飞机的上下颠簸,提高攻击的瞄准精度,减少飞行员的疲劳度,使飞机能够在低空进行长时间地跟踪飞行。因此,苏-34能连续在低空环境下作战4小时,而美军的F-15E却只有2-2.5小时。这样,苏-34便足以成为俄罗斯总统普京手中的“斩首利器”,冲入“伊斯兰国”的核心要地,用精确制导武器对战略目标直接定点清除,取得了丰硕战果。
TOS-1A喷火坦克 城镇毁灭者
10月23日在叙利亚电视台的节目中,出现了叙政府军使用俄制TOS-1A喷火坦克炮击东北部山区反政府武装阵地的镜头。一瞬间,被击中的半座山都陷入了火海。
提起喷火坦克,就不得不提起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喷火兵。记者小时候观看军教影片,经常能看到有军人背着钢瓶匍匐前进,然后“唰”地在火焰喷射器中射出几十米长的火焰,消灭躲在碉堡等掩体中的敌人。不过火焰喷射器的作战距离比较近,一般不超过100米,在实际战场上,喷火兵将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
出于对喷火兵安全的考虑,一种被称为喷火坦克的武器在俄罗斯便应运而生。不过,TOS-1A喷火坦克其实并不能“喷火”。从外形看,TOS-1A更像是自行多管火箭炮,装备一款24联装220毫米多管火箭发射器,使用T-72坦克的底盘,最大时速60公里,拥有良好的防护性以及步战协同作战的能力。
而之所以称TOS-1A为“喷火坦克”,是因为该装备使用的并不是普通的火箭弹,而是一种特种燃烧式火箭弹。据俄军事杂志报道,火箭弹内所装填的燃料为三乙基铝。三乙基铝是一种新型的化学制剂,遇到空气会自燃,遇水后将发生爆炸,而且其中还能填充“云爆剂”,将火箭弹当燃料空气炸弹使用。报道称,仅一辆TOS-1A齐射全部火箭弹,在7.5秒内就可摧毁最远6公里的一个小型村落。因此,TOS-1A并不是“喷火”,而是远距离、大面积地轰炸和纵火,可谓“城镇毁灭者”。
目前,除了俄罗斯、叙利亚军队外,伊拉克也于去年10月进口了4套TOS-1A喷火坦克,用于打击境内的“伊斯兰国”武装,给极端组织带来极大的震慑。
“口径”巡航导弹 为军备出口做广告
10月7日,俄罗斯里海舰队的4艘军舰发射了26枚“口径”巡航导弹,途经伊朗和伊拉克,飞行1500公里后准确击中了11处“伊斯兰国”的目标。据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介绍,导弹攻击误差不超过3米。
对于巡航导弹,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每次在战争中充当先锋的美军战斧式巡航导弹,而如果对中国军事装备关心的人来说,应该也知道中国的长剑-10远程巡航导弹,但人们对于俄罗斯“口径”巡航导弹相对比较陌生。
其实前苏联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制与美国战斧相似的巡航导弹,该导弹系统型号为3M10,并于80年代装备部队。3M10有空射型、陆基型和海基型,是前苏联首款三军通用的远程巡航导弹,该导弹射程为3000公里,命中精度150米,可以装载一枚2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是前苏联核武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苏于1987年签署中导条约,条约规定两国将全部销毁射程从500公里至5000公里的中短程导弹,这样,3M10的陆基型和海基型全部被销毁,只保留了空射型,而这极大地削弱了前苏联以及后来俄罗斯的巡航导弹能力。到90年代,俄罗斯在3M10的基础上,研制出了“口径”远程巡航导弹。与其前辈一样,“口径”导弹也分为潜射型、舰载型、岸基型和空射型。此次俄军舰发射的为舰载型,代号为“口径-NK”。
另外,从攻击路线来看,从里海发射起飞后,俄巡航导弹需要飞越伊朗和伊拉克西部的沙漠地区,最后攻击叙北部的“伊斯兰国”目标。由于沙漠地区缺少地形参考点,巡航导弹的地形匹配制导系统就很难发挥作用,因此有分析认为,“口径”巡航导弹也采用了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辅助末端制导。俄罗斯在2011年后发射了多颗格洛纳斯改型导航卫星,使得该系统的定位精度提高到约5米,这也助力了俄巡航导弹的发展。
也有分析称,俄罗斯使用“口径”巡航导弹打击“伊斯兰国”似乎有些杀鸡用牛刀,背后更重要的目的是展示其“口径”巡航导弹的先进性,为其未来一系列的相关先进导弹出口做广告。
文汇报记者 陆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