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驻联合国记者 袁博
前段时间热播的抗战题材的大型年代情感电视剧《花一样的女人》,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在胶东海边的栖霞小镇,一群美丽善良的花边女用自己的双手实现独立、用坚毅的心灵支援抗战的故事。这个故事的背景是真实存在的。该剧中的花边女所编织的棒槌花边从何而来?胶东的花边女们又是如何开始编织花边的?这一切要归功到一个英国人--詹姆士·马茂兰,也就是麦克穆兰大师的祖父--正是这位英国传教士远渡重洋,把这种精美的艺术传到了山东栖霞。
建于1916年的山东烟台奇山礼拜堂,就是为纪念逝世于烟台的大师祖父而建,老麦克穆兰曾在烟台传教多年,办学校、开孤儿院,经营花边贸易,影响深远,为近代胶东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时至今日,大师还清楚地记得幼年时常听父亲讲起祖父母当年在烟台与人为善、仗义疏财、收养孤儿、开办学校的事情,同时也获得了当地人的爱戴,在祖父去世时,前来吊唁的队伍排出几里长。
时至今日,每到农闲时节,在山东栖霞农村大街小巷、农家土炕上,经常可以看到家庭妇女三个一簇、两个一帮地聚在一起,一边拉着家常,一边用手熟练地调弄着几十个缠有线绳的小棒槌。几个时辰下来,一件精美漂亮的工艺品便呈现在你的面前了。这就是驰名中外的栖霞“棒槌花边”。
大师还提及了自己在烟台出生的姑姑--格拉迪斯·麦克穆兰曾多次回山东探寻当年生活的记忆,并且专门出版了一本书《快乐的一生》,书中这样描写老麦克穆兰与其妻:“两位都是非常之人,对于一切求助者,从不使他们空手或失望而去;对那些贫穷的缺乏知识的哭诉,总抱以同情、耐心倾听。父亲很有学者风度,能写一手漂亮的中文字。母亲能言善道,大庭广众下能抓住听众的心理,使人屏息而听,迄今多数的烟台人犹记得母亲生前的善行。”
在谈起孩提时代曾经生活的中国,麦克穆兰神情激动,连声说,自己非常高兴看到中国近些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成为世界的重要力量。麦克穆兰很遗憾,自己在离开中国后没再回去看看,但他一直很关注中国的发展,知道自己曾经生活多年的烟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已不再是自己作品中所描述的那个小城镇了,过去的景象早已不复存在。麦克穆兰非常惊讶于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同时这也是他没有重回中国的另一个原因:他不想因为中国崭新的巨大变化,而冲淡自己过去的记忆--正是脑海中这份完整的记忆,才使他能顺利创作出《离开中国》这部作品。
麦克穆兰曾在纽约视觉艺术学院任教,由于家庭搬迁及身体原因不得不中断多年的教书生涯。大师说,出于中国情结,在学校时招收了不少来自于中国的学生,并且经常在中国传统节假日时邀请他们来家中小聚。
麦克穆兰一直努力阅读关于中国的历史书籍,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而《离开中国》这部作品目前还没有出版中文译本,他期待能尽快在中国出版,让故事发生地的广大读者们也能重温这段历史。大师还表示期待有机会能与中国的艺术家进行合作,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关于中国题材的作品。
(本报纽约12月17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