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四季的开头,人常说万事有个好的开始,后面一切也就顺利了。对于养生,我们也该在春天就开个好头,祈求整个一年都能身体安康。中医自古就强调人对自然的依存与适应关系,养生也要遵循自然规律。
■顾耘
春天要舒展
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来看,春天就是生发的季节,万物苏醒,万象更新,人体要安,就要顺应生发之气。从五行来看,春天属于“木”,树木到了春天开始发芽生长,人也要顺应这个态势,处于舒展的状态。
1、调节情志。思想上要开朗,使情志生发出来,不要抑郁。遇事戒怒,首先学会控制自己。第二要学会把积聚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发泄出去,以尽快恢复心理平衡。
2、养肝。一年四季中,春应于肝,肝属于木,所以春天也要养肝。
3、防传染病。春天常见的传染病有流感、水痘、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为什么春天特别容易发生传染病? 祖国医学认为,“百草回芽,百病发作”。其一因为乍暖还寒,早晚温差大,人体来不及适应。其二因为气温回暖,如果空气流通不够,细菌易繁殖。其三春天人群的活动增多,给疾病传播增加机会。
春天要养阳
一年之中,春天是养阳的大好时机。所谓养阳,一是要顺应春天的生发之势,二是要顾护人体的阳气,人体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天上没有太阳,地上就没有生命;人若没有阳气,生命就会停止。
人体阳气有三大作用:
1、生化作用。人体靠阳气生化气血、精血津液。
2、宣化作用。人体的气血、津液主要靠阳气输送、散布。
3、卫外作用。阳气有防御和卫外作用。就是说,阳气是五脏的动力,也是生命的火种,阳气产生功能,人无时无刻都不能没有阳气。没有阳气,阴精就不能产生,生命就会停止,所以我们必须注重养阳气。
所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是阳长阴消阶段,秋冬是阴长阳消时期,顺应自然界阴阳气化规律,春夏就应养阳,为的是得天之助,把天上的阳气为我所用,以补我们自身阳气的不足。所以,春天要多增加室外活动,多晒太阳。
衣食起居遵循春天的规律
春季养生的理论可以融入我们的衣食起居中。
【春之着衣】
一般而言到清明后,天气真正地开始变暖,可以逐渐减少衣着。
【春之饮食】
春天养阳,因此春天不能吃过于寒凉的食物。早春期间的营养构成应以高热量为主,除谷类制品,还应选用黄豆、芝麻、花生、核桃。由于寒冷的刺激可使体内的蛋白质分解加速,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而致病,因此,早春期间还需要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鸡蛋、鱼虾、牛肉、鸡肉、兔肉和豆制品。
春天里,细菌、病毒等活力增强,易侵犯人体而致病,饮食上应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
应多吃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红柿等蔬菜和柑橘、柠檬等水果,它们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萝卜、苋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具有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粘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从而可抵抗致病因素侵袭。还可多吃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比如芝麻、青色卷心菜、菜花等,以提高免疫功能。
中医说“酸味入肝”,因此春天食酸对身体有一定好处,但也不能食酸过多,因为肝气旺则会影响到脾,从而出现脾胃虚弱病症。另外,多吃酸味的食物会使肝功能偏亢,故春季饮食适当食酸有益,过犹则不及。
春天养肝,酒一定要少喝。喝酒会带来肝功能的损害,过量喝酒是许多肝脏疾病的来源。
【春之起居】
春天开始夜消日长了,因此可以比冬天稍微晚点睡觉,白天早点起来,但再晚睡也不应超过晚上11点,熬夜不利于养生。
春天应常处阳光充足的地方,以大自然的阳气来补自身的阳气。春天应多居南室,晒晒太阳。春天的居室也要常通风。春天晒太阳可以给人朝气,还可以防止抑郁症。
【春之运动】
春天应适当锻炼,以助“生”气。运动不宜选择清早或晚上气温较低时,还是应在暖和的环境下进行,以适应春气。运动时要让身心感到舒畅、愉快,以使身体与春气相适应。
现代人工作强度增加,压力大,因此在春天最宜抽出一定的时间参加户外活动。这不仅能锻炼呼吸、循环系统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使血脉通畅,还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提高思维能力,更能通过这些活动广交朋友,培养新的兴趣爱好,以帮助在今后的工作中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活跃的思维。
不过运动也不能过猛,古时讲“披发缓行”,就是说要在完全放松的情况下缓缓地散步。现在,我们并不过于强调“披发”,但“缓行”还是值得提倡的,推荐大家走到微微出汗即可,切不可出汗太过,以免阳气外泄。
对身体健康的人来说,运动选择面较广,但对一些慢性病患者来说,一定要选择舒缓的运动,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过度锻炼会增加心绞痛、心肌梗死、脑中风的风险。
养生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遵循顺应自然的原则下,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体质来安排适合的方法,并坚持下去,这样对身体才会真正有益。
(作者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老年科主任、教授,擅长多种内科老年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