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要求,在十八届中纪委七次全会上,他再次阐述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他的这些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党内政治生活最深层、最本质的东西,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从实践到理论的深化与创新,抓住了全面从严治党最深层、最本质的东西,实现了思想建党、制度管党、文化强党的有机统一,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指导性。
◆ 如何深入理解党内政治文化的丰富内涵
党内政治文化有着丰富而又独特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表明了我们党内政治文化绝不是“舶来品”、“山寨品”,更不是“无根木”、“无源水”,它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有着坚实的实践基础,还有着深厚的文化传承。
其中,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内政治文化的“命脉”。我们党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思想武器,是我们党的旗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内政治文化的“根基”,凝聚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政治发展的智慧结晶,培育了中国人民崇高的价值追求,延续着中国人民数千年来始终坚持的精神血脉。革命文化是我们党内政治文化的“源头”,革命文化记录着我们党曾经为了中国人民的自由解放所经历的苦难历程,彰显着共产党人对党忠诚、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优秀品质,蕴含着我们党创造惊人伟绩的成功秘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主体”。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也是我们党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载体。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离开了这个载体,就会成为自编自演的“独角戏”。
党内政治文化具有鲜明的特性。党内政治文化的鲜明特性总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表现出来,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梳理和比较,笔者发现党内政治文化主要有以下四个特性:
一是引领性。信仰是一个政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引领着社会成员走到一起结成政党,然后又引领着政党去实现它自身。“因而,政党的信仰会深刻地主导并塑造着政党政治文化的精神内核,使得党内政治文化呈现出一种鲜明的信仰文化特点。”正是基于信仰文化的特点,使得党内政治文化具有鲜明的引领性特性。
二是整体性。党内政治文化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全党有着统一的政治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标准。我们党内政治文化集中体现了全党对政治实践的思考和价值判断。也正是基于这个特点,党中央提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能够迅速成为全党的思想自觉,而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拜金主义则受到批判。
三是长期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它形成过程的长期性。政治文化的形成源自于政治实践,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中国古代,秦朝统一六国后,尽管形成了统一的封建政治制度,但直到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才建立起了统一的封建政治文化。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文化也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我们党内政治文化的形成也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另一个就是它的影响也是长期的。一种政治文化一旦形成,就会贯穿于党内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并稳定地发挥着作用。
四是融合性。主要体现在对其他文化中的积极因素的吸收借鉴。政党源自于社会,又扎根于社会,其文化必然会受到社会中多种文化的影响。政党为了更好地体现它所代表阶级的思想意识形态,就必须从多元的社会文化中吸收养分。对于我们党来说,既要善于通过党内主流文化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要求反映出来,使自己的政治文化具有融合性,也要给人民群众的思想、价值观以健康向上的精神引导,增强党内政治文化整合社会的包容性,为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奠定思想基础。
◆ 如何准确把握党内政治文化的若干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是相辅相成的。”这一总体判断为我们把握好党内政治文化的若干关系提供了科学指南。
准确把握党内政治文化与政治生活的关系。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的重要平台,是广大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纯洁党风的“大熔炉”、“净化器”。党内政治生活的这些功能作用能够有效发挥的前提,就是要有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熏陶和指引。在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过程中,它像春雨一样润物无声地影响着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的言行。就此而言,党内政治文化健康向上,党内政治生活的功能作用就显著。同时,党内政治生活也影响着党内政治文化的建设。党内政治文化归根到底产生于政党的政治实践,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进行自身建设的重要实践,可以说,党内政治生活开展得好,党内就会风清气正,党员就会神清气爽,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党内政治文化也会充满正能量。从这个角度看,党内政治生活既是党内政治文化产生的重要实践基础,也是检验党内政治文化是否健康向上的“晴雨表”和“试金石”。
准确把握党内政治文化与党内政治生态的关系。党内政治生态是我们党内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生态联动状态,是党性、党风、作风的集中体现。党内政治生态包括诸多要素,最为核心的就是文化要素、制度要素和行为要素。构建优良的党内政治生态,首先要保证各要素的健康有序运转。党内政治文化能够像“润滑剂”一样,保障其运转链条的畅通高效,能够渗入到每个要素之中,并发挥持久的影响。党内政治文化其本身就是文化因素的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讲,党内政治文化也是党内政治生态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制度得到有效的执行,除了有刚性的外在约束,还要靠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和内在自律,党内政治文化能够通过思想教育提高党内行为主体的政治觉悟,从而达到内在自律的境界,使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党内政治生态的行为要素,可以分为合规性行为和合德性行为,合规性行为是指合乎党的规定的行为,这是每个党员应该坚守的底线。合德性行为主要体现为党员的行为合乎党的价值追求和政治信仰,属于高层次高境界的行为模式。党内政治文化内在地影响着党员的行为模式,党内政治文化越健康向上,党员的行为就会越倾向于合德性行为,反之,就会倾向于合规性行为,有的甚至会越过底线,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党内政治文化既是党内政治生态的组成部分,又无处不在地影响着党内政治生态的状态,并为之提供着持续的滋养供给。
准确把握党内政治文化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实硬”,需要经历一个砥砺淬炼的过程,必须坚持标本兼治。治标就是要保持高压态势,遏制贪污腐败、蜕化变质的不良势头,要靠猛药去疴,重典治乱。治本就是要强身健体、固本培元,根除病源、提高免疫力,要靠文化涵养和信念支撑。没有党内政治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对于党的自身建设来说,党内政治文化无疑是强党兴党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种力量主要体现为:党内政治文化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支撑和坚实根基,它支撑起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自觉和政治清醒;党内政治文化中的革命文化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精神支撑和血脉所在,它延续了共产党人坚守信仰、严守纪律的红色血脉;党内政治文化中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支撑和力量源泉,它厚植了党执政的政治基础、文化基础和群众基础。新形势下,要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需要从党内政治文化这一更深的层次切入,促进党的建设由“治污”向“清源”转变、由治标向标本兼治推进。
◆ 如何深刻认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我们要从事关全党长远发展的高度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
注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工人运动过程中多次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有“自己的精神武器”。恩格斯曾自豪地说过:“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要向全世界公开自己的主张和目的。为了捍卫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理念,他和恩格斯一起先后同影响最大、危害最深的蒲鲁东主义、工联主义、巴枯宁主义以及拉萨尔主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廓清了无产阶级政党内部模糊认识,同时也使得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理念得到广泛传播。在政治思想史上,列宁首先明确使用“政治文化”概念,并就政治文化的一般性特点等问题有过系统论述。他曾告诫俄共,如果不注意加强自身文化建设,作为军事上、政治上“征服者”的俄共最终也会沦为旧文化的“被征服者”。为此,他还从政治文化的不同层面深入分析了俄共的政治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难题,提出了加强俄共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主张。
注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我们党自身建设历史经验的文化升华和一贯坚持的优良传统。我们党在诞生之初就旗帜鲜明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1929年12月,毛泽东同志起草古田会议决议的第一部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明确提出“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标志着我们党从此开启了思想建党之路,是我们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里程碑。1942年,他领导了延安整风运动成为我们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发表了 《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 等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经典之作,实现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历史性飞跃。1945年4月他在《论联合政府》中又提出了“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的著名论断。建国后,他还提出了著名的“三要三不要”原则,即“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始终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并提出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重要论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审视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坚定的政治勇气开展了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把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注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守护共产党人共同精神家园的迫切需要。近年来,优秀党内政治文化正逐步形成。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影响我们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深层次问题依旧存在,形势不容乐观。一是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封建遗毒思想根深蒂固。一些消极腐朽的思想在一些地区部门还比较严重,特别是在官本位、宗法观念等错误思想影响下,圈子文化、山头文化、行帮文化暗流涌动,“潜规则”、“关系网”、“厚黑学”充斥党内,严重动摇了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根基。二是一些党员干部把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搬到党内生活中来,放弃了党性原则,向党组织讨价还价,甚至把党内政治生活市场化、商品化,大搞权钱交易。三是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有些党员干部经不住诱惑,丧失理想信念,奉行及时行乐,追求金钱至上,向往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这些深层次问题给我们党的精神家园建设埋下了巨大隐患,迫切需要加强我们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堤坝,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洪水猛兽式的侵袭。
注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实现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必然选择。任何一个社会,政治统治之所以能够维系下去,是因为存在着与这种政治统治相适应的政治文化。这一原理也同样适用于政党政治。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深刻教训充分说明,无产阶级政党政治文化建设工作滞后将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乃至亡党亡国。习近平总书记曾严肃指出:“我们国家无论在体制、制度上,还是在所走的道路和今天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境遇,都与前苏联有着相似或者相近乃至相同的地方。弄好了,能走出一片艳阳天;弄不好,苏共的昨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这一重要论断足以警醒全党。因此,要避免重蹈苏联和东欧的覆辙,要巩固我们党长期执政地位,就必须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 如何科学建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实践逻辑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立足我们的党情国情,遵循政治文化建设的一般性规律,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薄弱环节,坚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坚持综合施策、统筹推进。只有这样,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才能“破对题”“找准路”,党内政治文化才能建得好、立得住、管得长。
目的:培育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精神,建设共产党人共有的精神家园,增强全体党员的政治认同和思想认同,使广大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我们党赢得伟大斗争、推进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行动力量。目标是行动的先导。
核心:加强以价值观建设为核心的观念文化建设,守卫好党的信仰高地和文化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这一重要论断充分表明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要在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尽快提出并确立我们党内的核心价值观,构建先进的党内价值体系。党内的核心价值体系要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和宗旨,要充分反映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要充分反映党章党纪要求。为了便于理解,易于传颂,党内核心价值观的倡导内容要简洁明了。建议可提出“对党忠诚、实事求是、乐于奉献、清正廉洁”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核心价值观;一手抓与错误政治理念的斗争,坚决破除一些落后的甚至带有某些封建糟粕的腐朽政治理念,抵制一些来自西方的具有欺骗性、虚伪性的错误政治理念,代之以我们共产党人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追求。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点是要发挥好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功能作用。一是要发挥好党内政治文化的引导规范功能。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是我们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法宝”。接下来,我们就要掌握和利用好这个“法宝”,引导党员坚守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守共产党人本色,规范党员的言行。二是要发挥好党内政治文化的扶正祛邪的功能。要修复、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根本之策就是要发挥好党内政治文化的扶正祛邪功能,通过正面文化的教育引导,从文化上清除病根,实现党内政治生态的正本清源。三是要发挥好党内政治文化的示范辐射功能。厚植党内政治生态文化土壤,一定要发挥好党内政治文化的示范辐射作用,以优良的党风带政风民风。
关键:要正确处理好党内政治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要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创新。”这些重要论断充分体现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没有继承就没有本源,党内政治文化就会沦为仿冒的“山寨品”,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就会沦为僵化的教条、博物馆中的“陈列品”。因此,建设党内政治文化必须重视文化传承与创新,以促使我们党内政治文化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党的伟大事业相适应、与新时期党的治国理政伟大实践相适应。
前提:要有形式多样的实践载体。其中,思想教育是其基本载体。要积极发挥好各级党校、干部学院作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大熔炉的功能和作用。组织生活是其重要载体。开展组织生活的过程就是在对党员进行政治体检和党性检修的过程,也是进行政治文化的塑造和升华的过程。党媒是其主要渠道与载体。要始终坚持党媒姓党,不断创新党媒宣传的方式方法,做到“搭天线”与“接地气”相结合,善于运用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传播好党的声音。
基础:要有科学有效的保障机制。一是要有坚强的组织保障。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贯彻落实好干部标准。要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发挥好领导干部这个“核心因子”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示范作用。二是要有严格的纪律保障。首先是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维护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坚持把纪律挺在法律前面,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使守纪律懂规矩成为全体党员共有的思想自觉。三是要有健全的制度保障。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之策。当前,要抓住深入实施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契机,把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有关内容,及时贯彻和体现到党内规章制度建设之中,作出明确规定,提出具体要求,形成鲜明政策导向和有力制度保障。
文/代江波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