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BBC拍了著名的“三集片”《神探夏洛克》,仿佛开辟了一条新路:只要塑造出一个足够迷人的天才,就可以靠他的超常发挥撑满全集,解释一切的不合逻辑。图为《神探夏洛克》第一季剧照。(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穿西装三件套、听古典乐、读《纽约客》 专栏的男子,坐在宽大整洁桌前穿针引线———缝西装。镜头一路推进,给了他的手一个特写:修长、有力、骨节分明。如果你以为这是一部描写匠人生活的纪录片,大错特错———这是部法医戏。
某视频网站自制的网剧 《法医秦明》 的开篇,符号化到了刻板地步,一上来就要给秦明定下高冷基调:重视修饰、有品位、有不足为外人道的小爱好,反正要和大众划清界限。紧接着,秦明衣着笔挺地出现在闹市的案发现场,没口罩没鞋套,以做西装的姿势坐在了桌前,开始解剖一只媲美油炸鸡爪的油炸人手。他还有余裕,好整以暇地训斥匆匆赶来的新下属:“连人都做不好怎么做法医”。这做派这台词都是熟悉的味道,仿佛BBC的神探夏洛克和被他屡次嫌弃的法医安德森穿越而来。
该剧改编自同名原著系列的第一本 《第十一根手指》,小说自2012年开始在网络上连载,以作者秦明本人亲身经历案件为基础,因其真实性和惊悚性成为当年的热门小说。也正因为如此,该剧自开拍起就打出“高还原度行业剧”招牌。
这么说当然是看中了行业剧在当下的热门。然而,到目前为止,观众没有看到行业,只看到主人公在耍帅。这已经成为屏幕上许多所谓行业剧的通病。
仅靠天才的独舞不能解决一切。在行业的广阔领域中,某一环节过度高光,会令行业链上下游其他环节都隐在黑暗中
自从BBC拍了著名的“三集片”《神探夏洛克》,仿佛开辟了一条新路:只要塑造出一个足够迷人的天才,就可以靠他的超常发挥撑满全集,解释一切的不合逻辑。这一类剧遵循了一个类似巴莱多定律的原则:1%的天才贡献了99%的高光时刻。在 《法医秦明》 里,秦明就被塑造为一个主打“反差萌”的天才,英俊、才华横溢与轻微“高功能社交障碍”的对比足够强烈,初见惹人讨厌其实又别有趣味。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剩下的99%的背景人物们,真的就那么不重要。事实上,一部合格的行业剧,需要打造一个完整的真实行业世界为“天才”做背景。斯特拉·阿德勒女士———罗伯特·德尼罗的表演教师,在 《表演的艺术》 一书中反复强调戏剧和演员表演时的“尺寸感”:“现今的年轻演员倾向于变得渺小……他把自己仅仅局限在这一代人的节拍内,把自己束缚起来,范围超不过所在大街的街角,与所有不熟悉、不曾经历过的每一个对象或时期保持着疏离感。”这段话隐含的意思是,主角可以尽管夸张和不合逻辑,可构成整个行业背景的其他环节,却必须得到真实而充分的呈现,两者叠加后的尺寸感,才能饱满而完整。
日本今年冬季档新剧成绩最突出的当属 《DoctorX》,很巧,也是一部行业剧,平均收视率破20,几乎是全年收视率冠军。作为该系列第四部仍如此火爆,观众捧的主要还是天才外科医生大门未知子的场。这位同样高智商低情商的女侠医就像古龙主角的女版:穿最高的鞋,做最难的手术。她与权力所有者,“腐朽的白色巨塔及精英医生”的斗争,再三重复还是让观者欲罢不能。大门未知子的侠气和技术是理所当然的重点,可其他出场配角也不逊色:议员和村长的真遗憾和喜悦、竞争对手从不服到服气、医院管理层的贪婪和勾心斗角,都得到了空间去发挥、展现。最神来一笔是结尾处村长太太的怨恨:大门为村长保留术后体力,是为了让他能坚持参加女儿婚礼;妻子力主做手术,不希望他硬撑,却是因为女儿非她所出。小小转折,是复杂人性,也是行业生态。
而在 《法医秦明》 中,除了秦明及其小伙伴,我们很难在剧中看到其他人的人性切面。
原著小说的作者是公安系统物证鉴定中心的主检法医师,这样的职业经历给原著的影响好坏参半:好在足够专业,不会有因无知而产生的常识错误;坏则坏在过于强调了法医在侦破中所起的作用。对此作者本人曾经解释说,在现实中,所有的案件侦办,都是由各个警种专业配合才能完成;只不过因为自己是法医,所以小说选择了法医发挥作用的案子来写。
但《法医秦明》 恰恰突出了法医取代刑警成为破案主力这一点。全剧20集,平均每两集一个案子,基本都是靠秦明和他的两个搭档:法医学徒李大宝、刑侦队长林涛解决。破案的主要流程,就是秦明坐法医室里拿刀比划、拿嘴推理、后两者奔跑问询,包干了全市凶杀案。一整个市的公安机构,基本连个有名有姓的次要配角都没有,天才在舞台上的独舞几乎解决了一切,完全没有业界生态来做“绿叶”。
“奇客风天才”是这几年的“超级英雄”模板,但如果放到一个行业的广阔领域中,某一环节过度的高光,令行业链上下游其他环节都隐在黑暗中,这不叫“行业剧”,叫“耍帅剧”。
行业背景知识的举重若轻或举轻若重,最终目的,是要塑造人的群像。他们在行业中交汇,连接成一张大网,名叫“业界”
除了行业生态,相关背景知识对于行业剧来说同样重要。即使 《神探夏洛克》 同样主打不讲道理的天才,“卷福”在作出自己的推理之前,也要反复考察、求证,力求严丝合缝。你不会看到他用法医安德森的方式去思考,也不会看到出租车司机去把黑客或者犯罪专家的活给干了,然后美其名曰“犯罪的美感”。
行业背景知识的举重若轻或举轻若重,最终目的,是要塑造“人”的群像:他们因为专业工作而相遇、相爱、相杀,无数命运的交汇点,连接成一张大网,名叫“业界”。还记得TVB经典法医剧 《鉴证实录》 吗? 陈慧珊所塑造的精英女法医“聂宝言”也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林保怡饰演的曾家原、女警察“小棠菜”都令人印象深刻,他们三人之间的爱恨纠缠、友谊和竞争当年不知牵动多少少男少女心。一部1997年的剧,至今要问案情或者法医常识或许记不牢,但其中人物的际遇变迁思之仍令人唏嘘———只因他们看上去就是你生活中会遇到的某个人,喜怒哀乐各有前因。衡量游戏好坏,很重要的一个标准是所谓的“高完成度”。一部高完成度的剧集,也不是满口飙“骨体”“关节面”“脱氧核糖核酸”,以及道具足够血腥逼真就够专业的。它绝不会忽视掉主角之外的配角塑造———他们的立体丰满程度,反射出主角闪耀光芒的极限领域。然而当下的一些行业剧里,不仅没有塑造出这样一个配角群体,反而通过拉低配角的智商来凸显主角的“天才”。这实在是一种创作上的懒惰。
一支蜡烛再亮,不过照耀一室;而本身就是强光源的灯排列在一起组成的无影灯,以大面积光源照耀全场,才能璀璨得360度无死角、再无阴影。如埃力·维塞尔所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每个名字的背后都有故事,这些故事构成历史。”
文/李雒城(作者为文艺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