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柏林记者赵海博
据德国媒体25日报道,德国国防军正在考虑将旋风侦察机、空中加油机以及250名士兵从土耳其因吉尔利克空军基地迁往约旦或塞浦路斯,起因是土耳其拒绝德国联邦议员访问该空军基地。与此同时,德国总理默克尔23日在接受 《鲁尔新闻报》 的采访时呼吁:“希望长期居住在德国的土耳其裔公民能对德国有较高忠诚度……我们试图广泛听取土裔居民的担忧并理解他们。”
德国舆论普遍认为,近期一系列事件表明德土关系急剧恶化,在德土裔居民对默克尔政府也极为不满。
三大事件导致关系急剧恶化
德土关系原本极为密切,被认为是欧土关系的典范与基石。然而,今年以来随着德国议会通过亚美尼亚问题决议、欧盟对土面签承诺迟迟无法兑现和土耳其军事政变未遂三件事情的接连发生,导致德土关系急剧恶化,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多次发表批评德国的讲话。而在德土关系出现裂痕的情况下,相当大一部分长期生活在德国的土耳其人选择站在了埃尔多安一边。据德新社的估算,在德的300万名土耳其人中,仅仅有十万人支持宗教人士居伦。
7月31日,有四万多名土耳其民众聚集在德国第三大城市科隆,通过示威游行来表达对埃尔多安的支持和对军事政变者的谴责。而埃尔多安希望通过视频对参加示威游行的人员发表讲话,不过德国政府以安全理由回绝了该要求。土耳其对德方拒绝讲话的行为非常不满,并通过正式渠道要求德方给出理由。尽管如此,土耳其青年与体育部长阿基夫·恰阿塔伊·克勒奇当天仍坚持前往示威现场发表讲话,并抨击了德国政界与媒体对待埃尔多安的态度。
而在今年6月初,德国联邦议院表决通过决议,将100年前奥斯曼帝国针对150万亚美尼亚人的屠杀行动定义为“种族屠杀”。投下赞成票的包括11名来自基民盟、社民党、绿党和左翼党的土耳其裔议员。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称,这些土耳其裔议员的“血液已经坏死”。他还要求应该对其进行“血液测试”,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土耳其人”。而这11名土裔议员随后收到了“死亡威胁”,德国警方不得不对他们加强安保。但是,在德土耳其人却与这些议员们表现出南辕北辙的观点,有500个德国土耳其侨团联署了一份声明,抗议德国议会通过的关于亚美尼亚大屠杀的议案。而每天,都有大量的土耳其人聚集在联邦议会门口,抗议其通过对土“不公”的决议。
在德土耳其人缺乏身份认同
其实,在德土耳其人的效忠问题是一个讨论了许久的话题,只是在德土关系恶化的大背景下被放大了而已。二战后,西德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期,因为战争导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德国不得不从土耳其引入数以万计的劳工。而这些土耳其劳工在完成工作后,选择留在德国,并将亲人也一批批地接来德国。如今,德国生活着300多万名土耳其人,成为土耳其人最大的移民国。而这些土耳其人显然在身份认同上产生了疑惑,自己到底是土耳其人还是德国人? 近年来,埃尔多安总统凭借鲜明的执政特色获得了土耳其人的欢迎,而许多在德土耳其人也成为了他的拥趸,而这种对埃尔多安和土耳其政府的支持与效忠让德国颇为尴尬。
早在2011年,埃尔多安趁德国引入土耳其劳工50周年之际访问德国,在埃尔多安和默克尔共同出现在公共场合时,在德土耳其人把山呼海啸般的掌声献给了埃尔多安,而把冷漠和嘘声送给了默克尔。事后,一名土耳其裔议员在接受媒体时表示,那些生在德国长在德国的土耳其人却把掌声献给了一位外国的领导人,这让他感到尴尬。
而在那些土裔德国名人身上体现出来的对身份认同的矛盾感,或许更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如今生活在德土耳其人的真实想法。德国知名国脚厄齐尔是第三代土耳其移民,他曾经因为在所有的国际大型比赛前拒绝唱德国国歌而引发舆论的激烈讨论,很多德国媒体认为厄齐尔在德国生、在德国长,在法律上也是不折不扣的德国人,理应开口唱德国国歌。尽管厄齐尔拒唱德国国歌,但面对土耳其人质疑其为何不为土耳其效力时,他却表示:“我们家族三代都是生活在德国,我自己出生于德国,从小就在德国的足球体系成长起来,我感觉相当舒服。除了效力于德国队,我无法想象自己会代表另外一个国家出战。”
德国研究移民问题的专家告诉本报记者,在德土耳其人之所以没能培养起对德国的忠诚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德国没有类似于美国的兼容并包的移民文化,土耳其人始终认为德国文化中没有土耳其因素,因此自己无论如何不可能成为德国人;另一方面,总的来看,土耳其人目前在德的生活状况并不如意,有相当一部分人仍然从事着比较辛苦、收入较低的职业,而这种现状导致他们对德国政府不满,而将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那个自己甚至没有去过的遥远的“祖国”。
(本报柏林8月28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