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航天局局长若泽·雷蒙多·科埃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评价说:“中国正在进行的探月计划和外太空探索尝试以及空间站的建造对于推进空间知识的拓展、航天科技进步,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从钱学森等中国航天奠基人到杨利伟等中国第一批航天员,中国航天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背后默默奉献的几代航天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高校、科研机构等培养了一批批航天专业人才。他们不仅成为中国航天发展的中坚力量,而且走向国际舞台,与其他国家科研人员交流合作。
国际宇航联合会执行主任克里斯汀·费齐廷格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2013年,由国际宇航联合会和中国宇航学会联合主办的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在北京召开,参与者数量创下纪录。
中国将2016年4月24日这一天定为首个航天日,更是以开放、自信之姿引导公众了解太空,激发人们对太空的兴趣,吸引年轻人投身太空探索领域。正如科幻作家刘慈欣所说:“拥有伟大的梦想,确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大的尊严。”
努力实现飞天梦的中国人也乐于在航天领域与其他国家合作。俄罗斯知名航天期刊《航天新闻》观察家伊戈尔·利索夫对新华社记者说:“尽管中国已经达到能承担起太空计划的自主研发水平,但仍乐于同欧洲、俄罗斯等国进行技术合作”。
2011年中国发射的神舟八号无人飞船上,中德科学家联合开展了17项空间生命科学实验,这是中国载人航天首次在空间科学应用领域开展国际合作。
此外,中国积极同其他国家进行卫星研发及发射合作。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最新发布的数据,中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迄今已为2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卫星组织实施了43次国际商业发射,把49颗各类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中国2007年实现卫星出口零突破后,陆续向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巴基斯坦、老挝、白俄罗斯等国出口通信卫星。除向对方提供发射服务和卫星在轨交付等天地一体化解决方案外,中方还开展技术培训、地面设施建设等,为当地航天事业的起步和发展提供支持。
巴西航天局长科埃略赞赏中国在航天领域与发展中国家开展的合作。中巴地球资源卫星项目更是被称为“南南合作”的典范。科埃略说:“作为世界大国之一,中国对联合国关于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承诺以及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合作等,都体现了中国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在开发利用外层空间坚持合作共赢、乐于与其他国家共同探索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