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葆玖近照o本报特派记者赵立荣摄
本报驻京记者 周渊
全国政协委员、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今年已82岁高龄,作为连任六届的老委员、国粹传人,梅葆玖多次为京剧文化的传承提出建议。今年,他的提案依旧与传统文化、民族戏曲保护有关,他还希望孩子们多听京剧、爱京剧。
“京剧是由各个地方的民族戏曲表演风格汇聚而成的剧种,汉剧、楚剧等都是京剧艺术的源泉。我觉得不单要把戏演好,使之传承下去,还要告知我们的下一代这些戏曲中每段唱词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背景,要把源头交代清楚。”耄耋之年的梅葆玖说,京剧的发展还是要靠年轻人。“老一辈艺人一天天老去,即将告别舞台,那怎么办?我觉得一定要把老中青到娃娃生的这条纽带疏通,这样自然就能传承,将民族戏曲的根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传统戏曲如何传承和创新? 梅葆玖有其坚持与思考,他说:“对戏曲的创新、对唱腔的创新势在必行,但京剧的创新不能打破板式和主流。”他提出,京剧创新可以吸收一些艺术元素,但必须符合京剧的创作规律、运用京剧的艺术手法。传统戏宝贵的唱腔规律不能打破,歌词的创新可以跟着传统戏曲的旋律走,打破传统旋律重新编写歌词那就不像戏曲了。
梅葆玖的提案之一是建立中国戏曲博物馆。“不仅仅是京剧,很多地方的曲子都很好听,但很多地方戏都面临失传。京剧的源头来自各种地方戏,继而形成了这么一个大剧种。我作为老一辈京剧工作者,教学生也好,做传承工作也好,一定要把这个源头说清楚。”梅葆玖深切地说,“老艺术家越来越少了,他们肚子里有那么多东西,不像工厂坏了再建一个就好了。
艺术家一走,一些艺术瑰宝就永远地带走了。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咱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下去。”
梅葆玖也谈到时下热门的“京剧电影”,他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好的传承京剧发展的新样式,“通过灯光、设备、服装和场地等电影独特的表达方式,能够让京剧在新的舞台上焕发独有的古典美”。
他指出,一部“原汁原味”的京剧电影,最重要的就是质量过关,而能保证质量的前提就是让优秀的京剧人才加入京剧电影的创作。“我年纪大了,上台演出不太方便,但我可以给这些孩子支支招。”同时,梅葆玖也强调,京剧电影无论如何表现,一定要有京味儿,“它不是歌剧,也不是芭蕾,它永远都姓‘京'”。
(本报北京3月13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