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几个拥有物理学博士学位的人,居然会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提出这样的疑问其实反映出一个问题:在中国大陆,学科内容与分类相当陈旧、缺乏灵活性。
为什么几个拥有物理学博士学位的人,发明的是在生命科学领域应用的激光物理技术,居然会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甚至有些人还会有疑问:对超高分辨显微技术看起来没有那么直接贡献的威廉·莫纳,为什么也能获奖?
答案其实很简单:超高分辨荧光显微成像技术之所以能够绕过所谓光学衍射极限的物理限制——200纳米,是建立在利用特殊荧光标记分子的光化学和光物理性质基础之上的科学发展,其重要的科学基础是单分子光谱和单分子显微技术。因此,莫纳对凝聚相中单分子光谱技术和绿荧光蛋白特殊的光学开关性质研究贡献卓著,他获得此项诺贝尔化学奖,自然是当之无愧。
现代科学的前沿从来都是相互交叉的,简单的学科分类和标签往往会让人产生误解。在中国大陆,学科的分类和内容相当的老旧和缺乏灵活性,的确难以适应现代科学前沿发展中学科高度交叉的需要,而且常常误导公众对科学的了解。比如说,有多少中国大学的化学系能够把激光和化学联系起来?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科学前沿的认识也常常标签化和表面化,觉得化学不过就是一堆瓶瓶罐罐,难以看到学科知识与技术,以及基础研究与应用之间的内在联系。
2001年5月,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罗德·克罗托(碳60的发现者之一),在北京四中与高中生交流的时候,有学生问:“既然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为什么还要学习化学呢?”克罗托的回答非常简单和直接:在分子层次上认识和控制化学,是分子生物学和分子电子学成功的基础,因此在21世纪,化学的中心科学作用更为重要。超高分辨荧光显微成像技术获得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正好印证了克罗托当年的判断。
■王鸿飞(本文来源于科学网,作者为美国能源部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