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五,中国原创歌剧《一江春水》将正式亮相,揭幕第16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这也是该作品的世界首演。
历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开幕式演出,都是当年度艺术节参演节目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但《一江春水》的意义不止于此。该剧艺术总监、声乐艺术家周小燕昨天说:“我的艺术生涯刚踢完足球的上半场,我要和中国优秀的歌剧艺术团队去踢下半场,和他们一起打造一部真正能走遍全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原创歌剧。”而《一江春水》想要托举的,就是这样一个中国歌剧梦。
展现普通家庭动荡岁月的离乱变迁
《一江春水》改编自1947年拍摄的经典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通过一个普通家庭在动荡岁月的离乱变迁,对人性做了深刻的刻画。影片当年在上海公映了三个月,有七分之一的市民观看,轰动程度超过同档期的好莱坞影片《出水芙蓉》。周小燕从上百个题材中相中了这部影片进行改编,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这个原因。纵观歌剧的历史可以发现,好的歌剧基本都取材于大众耳熟能详的故事,比如《浮士德》、《茶花女》、《图兰朵》等,这一方面是为了降低商业风险,同时也能够使观众可以更好地关注音乐部分。
《一江春水向东流》被称为“近代陈世美和秦香莲的故事”。剧本将《铡美案》置放于抗日战争的背景之下,把抗战前后近10年间的复杂社会生活,浓缩到一个家庭的遭遇之中,形成了曲折动人的故事。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廖昌永介绍说,这个故事人物鲜明,矛盾突出,戏剧性强,为序曲、咏叹调、重唱、合唱等歌剧艺术提供了充分的展现空间。这也使其具备了被改编成歌剧的良好条件。
在优秀原创歌剧稀缺的背景下诞生
《一江春水》倾注了无数人的心血与期望,由上海音乐学院和周小燕歌剧中心编排,主创队伍精英集结:除了周小燕外,任教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的郝维亚担任作曲,北京人艺国家一级舞美设计易立明执导,演员包括了男中音廖昌永,女高音黄英、李秀英,女中音杨光,男高音魏松、韩蓬等。
在作品的创作阶段,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就将其确定为本届艺术节的开幕大戏;《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编导之一郑君里的后人郑大里,则无条件零费用地转让了该片的改编权。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总监刘文国这样解释人们对该剧寄予的厚望:“中国需要原创的优秀歌剧,上海作为一个国际文化大都市,理应为此助一把力。”众所周知,歌剧被称为“音乐艺术皇冠上的明珠”,集中了文学、戏剧、美术、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门类的表演形式,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引领整个社会的审美趣味往更高层次提升。中国的舞台上,也曾经出现过《江姐》、《洪湖赤卫队》这样广为传唱的原创歌剧。然而近年来,当越来越多的西方经典歌剧作品被引进国内,像这样深入人心的中国歌剧却成了稀缺品。《一江春水》的引人关注,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
毫无疑问,经典需要经历时间和空间的打磨,这部作品也不例外。记者了解到,本周五在上海首演之后,该剧将前往重庆、武汉和北京巡演,接受市场检验。希望这个从上海起步的中国歌剧梦,能够梦想成真。
文汇报首席记者 邵岭 文汇报记者 金久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