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信仰是精神领域的最高主宰,是人们关于生命和宇宙最高价值的信念,是主体对于某种思想的真诚信服。它是一种附着于一定对象的相信心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和文化规范力量,包括价值理想和价值规范两个层面的内涵。价值理想处于核心价值体系的最高层次,是核心价值观的灵魂。
从理想到信仰,是实现理想的首要前提
践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从对核心价值观价值理想的认同入手,自觉地实现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想,塑造理想人格。而要把理想化为理想人格,必须把理想转化为信念,就是使理想转化为一种稳固的、持久的意识,成为一种坚定的确信、一种念念不忘的追求,即一种信仰。
信仰是精神领域的最高主宰,是人们关于生命和宇宙最高价值的信念,是主体对于某种思想的真诚信服。它是一种附着于一定对象的相信心态。
科学理论不但给人类以行之有效的认识工具,而且往往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和奋斗旗帜。科学性和现实性是科学信仰的两个最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信仰正是这样的科学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坚持科学真理,坚持正确的人生目标和政治方向。
从理想到信仰,是实现理想的首要前提。从认识论上理解,人的理想得以实现,则体现为人获得了自由。这也就是从自在达到自为。而要把理想化为现实,至少需 要具备如下条件:其一,主体(包括个体或群体)确立的理想必须体现该个体或群体的本质力量,这种本质力量是内在于主体之中的,是自觉的,而不是外在的、强 制的;因而是主体终身愿意为之奋斗的,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或挫折,都不会放弃的。其二,这种体现了主体本质力量的理想是一贯的,具有始终如一的坚定性。这 种在实践中经锻炼而形成的坚定性并非顽固不化,而是体现主体对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其三,这种体现了主体本质力量的理想需成为主体的 “自得之感”即一种乐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是主体对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好之”是主体的志向所在;“乐之”则 是主体乐于实现这种志向,以实现理想为最高的人生乐趣。只有达到这一境界,才能说核心价值观体现的价值理想得到了实现。
理想信念渗透在每一件具体事情上
理想信念并不是空的、虚无缥缈的,而是渗透在每一件具体事情上,可以从日常言行上体现出来的。
理想信仰渗透于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对人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有不同的生存状态、不同的思想境界。有的人满足于肉体的享受,满足 于饱暖物欲;有的人满足于一般的精神享受,满足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游走天下;有的人则追求灵魂的快乐,追求付出、奉献。它们分别代表着生存、生活和责 任。卓越的人不能仅仅满足于生存和生活,更应该尽其来到世上的责任,有使命感、责任感,即有理想信念。只有这样,才能不满足于一般的做事,而是把事情作为 事业,干出不凡业绩。信仰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在多元开放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坚定的信仰,千万不能丢弃。
实际上,每一个人的行为都自觉不自觉 地受着某种信念的支配。不是自觉地用崇高的理想信念引领自己,就是不自觉地甚至被动地接受着其他的信念的制约。就说我们近几年揭露出的贪腐官员们,他们并 不是天生的坏人,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曾有过人生的辉煌,而之所以走上犯罪之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钙”,即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一般而言,当个人的财富积 累达到中产水平,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将会淡漠下来,然而,这些贪官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却疯狂到了病态的程度,这是为什么?不就是物欲替代了使命,从而丧失了 灵魂。
走出信仰问题上的两个误区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融于心、践于行。要使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真正成为社会全体成员价值追求的最大公约数。这就要处理好德性与德行的关系。这里所说的“德性”,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价值理想通过人们的信仰,贯 彻于人们的日常行为,是践履核心价值观的必然途径。
而要把理想信念融于日常行为,必须首先克服在理想信念问题上的两种错误倾向。
一要克服热衷于“实惠”,缺乏远大理想、抱负的倾向。
据调查,在理想信念的具体内容上,当今不少人的人生目标更多的是为家庭或个人带来幸福,可观的收入、成功的事业是理想信念的首选内容,而对社会、国家的 担当想得不多。这说明,许多人理想信念的层次还需要提升。要把个人的理想与社会、国家的理想目标挂钩,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 任,达到核心价值观所提及的国家、社会、个人三层次价值目标的统一。
二要克服对真理“羞羞答答”,对错误思想不敢“亮剑”的倾向。
时下一些地方一些场合尤其是网上存在着“真理不敌歪理”、“正义反遭嘲讽”的现象,让人担忧。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现象,比如讲信仰、 讲真理,本是正义所在,但在一些人嘴里却成了“笑料”;讲正气、护公义,本是社会公德,但在一些人那里却成了“禁区”。与此相反,一些违背核心价值观的灰 色段子和歪理却灼热炽烈,俨然成了一种氛围、一种气场。这种情况直接威胁到核心价值观的践履。
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力,确立正确的是非观是践履 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当今世俗熙熙攘攘,五花八门。其中,反映时代趋向、体现社会进步和高尚道德风貌者有之;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和党性原则,反映封建观念和资 产阶级腐朽思想者也有之。保持坚定的操守,就必须在纷杂的世俗包围中管住自己、把握自己。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保持敏锐的政治嗅觉,善于区分本质与现象、 主流与支流、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善于辨别风向,顶住逆风。要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要敢于对歪理说“不”,敢于对各种错误思想“亮剑”,切实 加大真理、正气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主导社会潮流、引领社会风尚。
文/贺善侃 (作者为东华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