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许多传统企业苦于学不会“互联网思维”,找不到营销“爆点”来宣传自己的产品时,一部分靠着互联网起家的先行者已经 赚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雕爷牛腩”“黄太吉煎饼”“RoseOnly”等一大批号称以“互联网思维”打造的“新品牌”先后崛起,并被消费者疯狂追捧。
“互联网思维”真的那么神奇,可以“点”啥都成“金”?近期,已有不少消费者对一些“新品牌”提出质疑,因为他们发现:剥开所谓“互联网 思维”的华丽“外衣”,在酷炫花哨的营销模式背后,一些“新品牌”旗号下的产品,却难让人出手点赞。事实上,我们有必要回过头来理性看看“互联网思维”下 的营销模式是否真的符合基本商业逻辑?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上星期七夕节时,网络花店RoseOnly又红了一把,除了成 功植入热映电影《小时代》外,这个号称“一生只送一人”的鲜花品牌还受到白领女性的热力追捧,只要办公室里出现RoseOnly的踪影,那个被送花的女生 一定是被人羡慕的“聚光点”。价格昂贵是RoseOnly的特色,普通的一盒9朵玫瑰,要卖到1314元,一支“穿上纯白婚纱裙”的红玫瑰售价高达699 元。
事实上,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内,这个品牌大红大紫,已经成为鲜花中的“劳斯莱斯”。那么,它的产品真的值这个价格么?一位在上海从事插花 艺术的法国艺术家告诉记者:根本不值。“从花的品种上来看,这些红玫瑰相当普通,七夕时市场上一束红玫瑰只需要30元左右,这些盒子也是有批发的,从成本 上算,9朵红玫瑰加上包装成本,绝不会超过100元,奢侈的只是感觉。”
靠互联网思维红极一时的创业故事里,RoseOnly不是唯一被质疑 的品牌。在一位IT大佬的推荐下,白领郭小姐在出差北京时,特地赶往在网上爆红的餐厅“雕爷牛腩”吃了一顿,在暴雨中等了3小时才进场,花费不菲,却大失 所望:“我们同行一共4个人,3个人表示‘打死都不会再来了’。”郭小姐并不否认餐厅的细节和体验相当到位,但也犀利地指出,招牌产品雕爷牛腩烧得不伦不 类,任何一个家庭主妇都烧得比他家的好吃。
RoseOnly、雕爷牛腩等品牌都是从互联网营销中脱颖而出的“赢家”,被后来者追捧,但这些品 牌在发展过程中同样正遭遇越来越多的质疑:盛名之下的产品难以让消费者满意。记者了解到,这些品牌的创始人,很少有人是“产品达人”,如雕爷牛腩创始人孟 醒,既做餐饮又做美容,“一脚踏两船”,入行时间也不过两三年,而用一位产品经理的话来描述,“没有在一个行业内摸爬滚打十年,绝不会有好的产品。”
踏错了节拍的“网络思维”
易观国际分析师庞亿明在互联网市场营销领域钻研多年,在她看来,目前很多新品牌都号称基于互联网思维开发产品,但其实重点只是在营销策划上。“如果研究 雕爷牛腩、黄太吉煎饼、阿芙精油等通过互联网营销一炮走红的品牌,会发现他们的成功路径是极为相似的,即讲究体验、找到爆点、引爆传播。”庞亿明指出,比 如他们都会找明星、大V、互联网红人来“封测”“试用”,然后通过转发评价来获取粉丝,再比如这些产品都在包装上费尽心思,靠“概念”来博眼球。
“互联网营销”的热潮一波一波退去之后,很多人对于所谓互联网思维甚至产生了质疑,认为它走向了另一种极端,变成了一个营销幌子。庞亿明指出,这些品 牌,在互联网营销范畴内做得很好,但它却往往忽略了最本质的问题,在最基本的商业逻辑中,产品才是核心,而营销推广只是辅助工具,不能本末倒置。就像“互 联网营销”鼻祖小米手机,它的成功并不仅仅依靠饥饿营销和炒作,更重要的是其价格和过硬的质量受到用户的认可,“对于用户而言,最终关注的是产品本身的品 质,过度夸大传播效果而忽略产品本质,这样的商业模式不具备可持续性。”
“这种‘重营销,轻产品’的模式需要改变。”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 销系副教授张喆指出,在国外并没有互联网思维这个概念,更多讨论的是大数据思维,从产品下手,“纯粹通过话题热点堆叠出来的效应,与真正利用数据找到热点 进行精准传播,这一虚一实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张喆表示,其实互联网思维作为一种创新,本身并没什么问题,但如今这些新品牌遭到质疑,主要还是因为企业把 “互联网思维”用错了地方。其实应该换一个角度,基于产品和服务做营销改善,而不能从营销入手做产品。
文汇报记者 徐晶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