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奇真纳机场袭击事件是自本·拉丹毙命后,恐怖分子对巴基斯坦标志性目标一次较大的恐袭。近来,跨国和本土恐怖势力先后在尼日利亚、伊拉克和巴基斯坦发动多次恐怖袭击,这些恐怖袭击有着比较鲜明的特点。
精心策划针对标志性建筑
恐怖分子近期加强了对标志性建筑物的攻击,巴基斯坦恐怖分子袭击卡拉奇的国际机场是一个极端表现。此前巴基斯坦塔利班和其他恐怖组织曾先后袭击过巴陆军总部、情报总部、医院、银行、体育场、国际饭店等,而此次对停放上百架民航客机、上千名旅客驻足的国际机场发动袭击在巴历史上尚属首次。
此次袭击经过周密策划,部分武装人员身着机场安保人员制服潜入机场。这些恐怖分子不仅训练有素,而且本身还是自杀性肉弹,堪称典型的亡命徒。最近3年巴基斯坦的恐怖袭击往往呈现出这样的特点,即有人做总体策划,有人做卧底通风报信;有人负责收买线人,有人负责事先踩点;有人准备撤退车辆,有人负责逃跑接应;有人主攻,有人佯攻;有人掩护,有人做肉弹。整个恐怖袭击轨迹流畅,“肉弹”们经过严格训练,流淌着“恐怖圣战”的血液。巴基斯坦恐怖分子就是要通过这种恐怖威慑效应来吸引眼球、恫吓民众、逼服政府、震撼媒体。
大肆袭击平民聚集区
此外可以看到,不论是巴基斯坦、伊拉克还是尼日利亚的恐怖分子最近都肆无忌惮地把魔爪伸向平民群体。就在卡拉奇国际机场遇袭当天,一辆满载巴基斯坦什叶派穆斯林朝觐者的大客车从伊朗返回途中,停在巴伊边境小镇塔夫塔的路边饭馆外休息时,突遭4名恐怖分子袭击。塔夫塔距离伊朗边境只有1公里,本报记者曾到过那里。当时在饭馆用餐的共有大约300名朝觐者,他们手无寸铁,袭击造成至少23人死亡。本月7日,伊拉克恐怖分子闯入该国安巴尔省一所大学,杀死多名保安,控制校园,炸毁通往大学的桥梁,并在学校周边布设炸药。武装人员不到20人,但他们腰缠爆炸物,迅速控制了数百名在校师生。
由于各国反恐力量的加强,政府和军事部门周围往往筑起高高的防爆墙,安保措施极其严密,恐怖分子难以对这些地方发动有效袭击。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制造伤亡,引起民众恐慌,恐怖分子逐渐把袭击目标转向容易得手的平民生活区域这些“软目标”。以伊拉克为例,恐怖分子发动袭击的时间点有了变化,从以前的早高峰转向不定时,晚上也时有恐怖袭击发生,有些甚至直接针对晚上外出购物的平民。恐怖分子发动袭击一般会选在安全部队防卫松懈的时刻,在巴格达的系列恐怖袭击中,恐怖分子就是利用大批安全部队被调离去卡尔巴拉防恐、巴格达安保相对薄弱的时机发动突袭,同时也尽可能地对人口密集的地方发动袭击。
大多有宗教或教派冲突背景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恐怖袭击的背后,大多有宗教或教派冲突背景,如巴基斯坦和伊拉克多起恐怖袭击均涉及伊斯兰教什叶派与逊尼派的教派矛盾,而尼日利亚和中非等国的恐怖袭击则多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宗教冲突有关。不少分析人士认为,逊尼派对什叶派政府不满以及叙利亚冲突的外溢效应导致伊拉克安巴尔省流血冲突事件加剧。联合国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伊拉克安巴尔省暴力冲突已导致将近48万人无家可归。在尼日利亚,“博科圣地”的宗教色彩则更为突出,该组织不仅反对西方教育和文化,还反对现代科学。他们禁止民众穿衬衫和短裤,也禁止民众参与选举性投票,最近又强迫那260多名被他们绑架的基督教女生皈依伊斯兰教。
文汇报记者 周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