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通宵书店让“夜读”成为城市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让大家在K歌、泡吧之外,找到一种更优雅文明的夜生活方式,赋予传统阅读以时尚的新内涵,自然有更多人愿意走进书店,体验书香文化
转向“做小做精致”
文汇报:通宵运营会对书店生意产生什么样的推动作用?董谌谞:主要作用体现在知名度的提升上,能产生如此大的社会效应也是我们没有料到的。许多顾客可能不会在晚上来体验深夜阅读,反而会在白天慕名而来,为的就是来看一看“24小时营业的书店有啥特别”。虽然没有数据能直接反映通宵运营为书店带来收益,但是两年间,书店仅图书的年平均营业额相比于过去,就提升了两成。
文汇报:做一个通宵书店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
张颐武:首先要有合适的地段,北京三联书店地处城市中心,附近有美术馆等时尚场馆,带来人流量的同时,也能形成集群效应;其次书店自己要有一定的规模,并且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值得一提的是,一定的政府补贴也能为运营减轻压力。
董谌谞:通宵书店不需要太大的店面,也是顺应了实体书店在网络书店冲击下,从“做大做强”转向“做小做精致”的路线。所以,在改造时,我们将两层的楼面减少为一层,同时增加桌椅、咖啡吧等公用设施。两年下来,运营状况良好。
赋予传统阅读新内涵
文汇报:城市为什么需要这样的书店?模式能否被复制?
张颐武:一个2000万人口的城市,存在相当数量的游客和不眠人,需要有一二个这样的公共空间。事实上,如果这种形式的书店太多,维持起来就有些困难,客观地讲也没有必要。我们谈实体书店的转型突破,也不要过分地简单化,而是要提倡多元化经营,强化体验式文化消费的意义,不能将“24小时”作为实体书店的转型灵药。
董谌谞:上海的人口密度以及特有的文化积淀,为“深夜书房”的存在提供了条件。过去我们的书店一般是在晚上10点关门,后来发现,10点左右会有一个客流和销售的小高峰期,于是就设想,如果把结业时间延后,消费者会在几点离开呢?最初是想做成“子夜书店”的模式,即在凌晨1点到2点关门。最后决定一鼓作气,在沪上率先打出“24小时”的概念。选在福州路店,一方面因为地处商圈,人流量比较大;另一方面这里是我们自主物业,不像其他店面受所在商场营业时间的限制。不过,这样的通宵书店宜少不宜多,晚间阅读毕竟违背生活作息,属于小众人群的特殊需要。
文汇报:通宵书店对于城市文化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有着怎样的意义?
张颐武:读者到书店来,不仅是买书,还伴随着一系列消费行为的完成,看看书,喝喝咖啡,见见朋友,买买文化周边产品。而通宵书店让“夜读”成为一种时尚生活的方式,让大家在K歌、泡吧之外,找到一种更优雅文明的夜生活方式,赋予传统阅读以时尚的新内涵,自然有更多人愿意走进书店,体验书香文化。
董谌谞:有一次我坐出租车,我只对师傅说去通宵书店,没想到师傅熟门熟路,可见它已渐渐成为了文化地标式的存在。全民阅读不仅仅是要依靠通宵书店这样的创新模式,还需要整个行业大环境的共同努力,创作更多好书,提供更好的阅读环境,以及一系列推广宣传活动都是必不可少的。
文汇报见习记者 黄启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