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英特尔公司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海关备案试点“区区流转”项目,转关运输业务效率大幅提升。这一试点得以实施还要得益于海关的一次“聆听”。在一个企业座谈会上,英特尔提出了需求:客户遍布长三角及内陆的几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对于货物流转的时间要求非常高,普通转关模式难以满足。英特尔的意见很快获得了回应,保税区海关在保证监管效能的前提下,推出了转关流程的简化创新,企业从货物报关到货主收货的时间缩短至1-2天。一个月来,保税区海关已快速受理英特尔货物报关单证47票,累计金额达1.2亿美元。
“原来需要一步接一步走的物流通关环节,现在可以同时并行,货物滞留口岸的时间减少,给企业带来了很大效益。”畅联物流公司副总裁茆英华说,“自贸区成立以来,保税区海关为什么做得这么好,就是因为他们一直和企业在一起。”
英特尔的个案,更像是自贸区半年来制度创新的一个缩影。对自贸区内企业和机构而言,制度创新正让他们享受越来越多的“红利”。
私募“出海”体验“自贸区速度”
作为首批入驻上海自贸区的企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弘毅投资已通过自贸区跨境投资平台完成了两单“出海”投资项目。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沈顺辉告诉记者,上海自贸区一系列跨境投资便利政策落地后,弘毅投资主动要求第一个“吃螃蟹”,眼下私募股权企业“出海”的标准化流程已形成,在备案和出境时间上大大缩短。
对一项投资来说,资金的保证、决策的速度、决策之后交易进行的速度等相当关键。一直以来,国内企业开展对外投资活动,涉及到的审批部门较多,时间较长,企业往往错过海外竞标的良机。
自贸区成立后,对于企业对外投资的管理,由“核准”改为“备案”,国内本土企业利用制度创新机遇推动公司国际化战略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以弘毅投资的“首单”为例,通过自贸区跨境投资平台,向外投资1.86亿元人民币,与苏宁电器共同收购PPTV,只用5天时间,就走完了过去几个月的审批流程。
完善境外投资备案管理已列入今年自贸试验区管委会重点工作,管委会方面将配合完善相关备案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境外投资流程,探索开展股权投资企业境外投资等多种境外投资模式试点,同时积极培育典型案例,并搭建境外投资服务促进平台,实现融资、保险、法律、咨询、会计、信息等配套服务功能。
金融创新“引”跨境融资“活水”
自贸区为融资租赁公司发展开启了全新的“大门”。今年2月21日,交银金融租赁通过自贸区子公司与交通银行新加坡分行签署了《跨境人民币融资合作协议》,由交行新加坡分行提供总计7亿元的跨境人民币境外借款。正如交银租赁董事长陈敏所说,自贸区跨境人民币境外借款业务的破题,有利于交银租赁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实现融资方式的多元化和国际化。
除了人民币借款以外,利用海外低成本资金,服务海外的租赁用户,是自贸区金融租赁力图发展的外向型模式,更是上海作为国际服务贸易提供地的新增长点。据悉,交银租赁已谈妥了借款和用户的渠道,待银监会批准子公司成立便可开展业务。
对银行业而言,依托自贸区进行的金融创新从3月开始“井喷”。中国银行为在自贸区内就业的人员办理了首笔个人小额外币存款业务,客户获得了一张“议息”存单;银联电子支付、快钱公司等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合作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支付结算业务;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上海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区内跨国公司办理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集中收付业务;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区内企业提供了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的结售汇服务……
借自贸区“东风”推动港口转型
谈起自贸区为港口带来的红利,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董事长陈戌源表示,自贸区拥有“自由港”的大部分特点,包括允许外国船舶自由进出、外国货物免税进口及取消对进口货物的配额管制,因此,能吸引各国货物到当地集散转口,有助推动航运物流业的发展。
就上海港而言,中资公司拥有或控股拥有的非五星旗船,可先行先试外贸进出口集装箱在国内沿海港口和上海港之间沿海捎带业务,这使得上海港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市统计局今年2月的数据显示,去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速趋缓,但国际中转量明显提升,增速达32.2%。
在陈戌源看来,随着制度创新红利的释放,自贸区在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方面的改革举措,将从三个方面切实推动中国港口业的转型升级:首先,将大大提升国内港口的国际中转能力;其次,将有助于港口延伸产业链;第三,在自贸区内,港口企业还可拓展高端航运服务,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文汇报记者傅盛裕 唐玮婕 陈韶旭 陈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