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贾,可为吾友乎?”、“甚累,不复爱也”。近期,一项名为“最炫文言风”的活动在某社交网站兴起,不少网络流行语被改编成了文言文版。这样的翻译究 竟是文化的回归还是纯粹的游戏,不少人为此争执不下。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古典与流行极具反差的混搭,显示出的“戏拟”效果,正 是该活动走红的真正原因。
“最炫文言风”,游戏还是文化
如果你还在沉迷于“我伙呆”、“累觉不爱”等网络流行语,那显然 有些不够时髦了。在这项名为“最炫文言风”的活动中,不少网络流行语都披上了文言外衣。“我伙呆”成了“吾与友皆愕然”,“女汉子”成了“安能辨我是雄 雌”,“何弃治”成了“汝何如停疗”,“爸爸去哪儿”成了“吾父,汝欲何往”,用文言文将流行语一翻,别有一番趣味。
除了网络流行语外,“最 炫文言风”活动中,不得不谈的当属英文歌曲《Someone like you》的文言译本。这首歌曲的题目被翻译成了《另寻沧海》,已然颇具古韵,而歌词更是被译得诗意绵长。“已闻君,诸事安康;遇佳人,不久婚嫁。”“光阴 常无踪,词穷不敢道荏苒;欢笑仍如昨,今却孤影忆花繁。”“毋须烦恼,终有弱水替沧海;抛却纠缠,再把相思寄巫山。”细看歌词,很难想象其出自一首外文歌 曲。
而对于这场如火如荼的文言改编风,各方观点更是不一。有人认为,这种改编让文言文再度时髦起来,对于古典文化的普及与兴起有一定的积极意 义。然而,也有学者直言,网络上对于流行语的文言文翻译,许多连规范的文言文句式也算不上,更多是华丽辞藻的搭配与强翻,不能体现文言文的真正内涵与意 义,因而纯属游戏,谈不上文化。
网络“戏拟”法,要的就是反差
到底是文言兴起的文化传承还是牵强附会的纯粹游戏?面对这个过于绝对的问题,似乎没有令所有人满意的答案。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则更愿意将这项活动定义为:“网络时代集体参与的戏拟改写活动”。而“戏拟”的效果正是要靠这种“不到位”与“反差”来达到。
严锋说,所谓“戏拟”便是通过滑稽性的模仿,将既成的、传统的东西打碎加以重新组合,赋予新的内涵。事实上,类似的“戏拟”写作方式从古至今一直为许多 文人所使用,而到了信息膨胀、追求吸睛效果的网络时代,“戏拟”手法的运用更是越发风生水起。早年,在网络中就曾出现过用“鲁迅体”、“张爱玲体”、“金 庸体”甚至“莎士比亚体”来改写新闻事件与经典故事的潮流,并且吸引了众多网友参与。
严锋认为,“最炫文言风”活动将“现代”与“古典”这两 种反差性极强的元素相互融合,无疑会产生更大信息量,因而十分符合网络传播规律。而活动名称中的“炫”字本身也可作“炫耀”解,说明许多网友也有通过活动 展现自己文言功底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也体现了人们对于文言文这种表达方式本身的尊重与向往。
本报记者 张祯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