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之女朱敏(中)
这是一群幸运的孩子,他们一出生就远离战火硝烟,吃得饱,穿得暖;这也是不幸的孩子,他们尚未长大成人就背井离乡,尝尽了人情冷暖。这群在二战期间被秘密送到苏联国际儿童院抚养的孩子,是中共革命烈士和高级干部的子女,具有特殊背景。这些有着地道的中国面孔,却时时透出俄罗斯民族性情的孩子们,他们少年时期的经历,给他们的一生都打上了无法抹去的红色印记。
背井离乡,苏联避战
早在1919年,苏联高层为了支持各国共产主义运动,准备发起创办国际儿童院。到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几十年来,苏联国际儿童院曾养育过20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70多个民族的儿童。
1927年,蒋介石开始大批屠杀中国共产党人,中共高层陆续将烈士遗孤和领导人的子女送到这里。对年幼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并不明白父母所做的事业,却比平常孩子更早地经历了人生的生离死别。
1928年5月,瞿独伊跟随母亲杨之华秘密前往莫斯科。此时,她的父亲瞿秋白已经先期抵达苏联,筹备这一年6月在莫斯科郊外召开的中共“六大”。工作忙碌的父母随后将她送进了苏联的国际儿童院。瞿独伊至此开始了她长达13年的苏联生活。
瞿独伊(瞿秋白之女):我妈妈爸爸1930年回国前,刚好我生病,第二天父母就要走了,爸爸没有空,妈妈来看我,就掉眼泪。我说,妈妈你不要哭。她说,我们要到南俄去。她骗我,一是为了保密,一是怕我知道他们回国要哭。她说,我们很快就回来了,以后鲍夫人、鲍罗廷他们管你。
瞿独伊回忆说,当时在国际儿童院的中国同学中,常去鲍罗廷家做客的还有苏兆征、张太雷和李富春等人的孩子。热闹的聚会,轻盈的舞步,暂时冲淡了孩子们的乡愁。不久,瞿独伊得知了父亲遇害的消息。
瞿独伊:父亲去世是夏天,我们刚好在乌克兰参观。有几个学生拿着苏联共青团报纸,递来递去,还嘀嘀咕咕。我觉得奇怪,就过去抢报纸。抢过来一看,是我父亲的照片,我马上哭起来。回到伊万诺沃,我还是哭得很厉害,夜里睡不好觉,老想,妈妈怎么办,妈妈怎么办,爸爸死了。
1939年,又有一批孩子随同周恩来前往苏联。和战火纷飞的国内环境相比,国际儿童院的生活简直就是天堂。
萧立昂(萧三之子):有很大的树林,我们夏天就在那儿玩啊,逛啊,看树林,捡草莓吃,跑步,滑雪。树林后边有条河,叫陶克河。现在看树林也没觉得那么大了,那时候觉得很大,喜欢躺在地上看天空。
战争年代里的“红色英雄”
1941年,14岁的朱敏在延安和父亲共同度过了春节。当时中共领导的百团大战刚刚进入尾声,一场更加艰巨的反“扫荡”战役即将到来。于是,朱德决定把朱敏送去苏联国际儿童院。1941年的1月30日,朱敏在延安机场与朱德告别。临别时,朱德给女儿起了一个化名——赤英,意思是“红色的英雄”。
李多力(李范五之子):她是1941年1月份来的,那时候还没打仗。后来她因为有病,大概6月份就到白俄罗斯夏令营治病。她21号到的夏令营,22号战争开始。
1941年6月23日,德军占领了朱敏等人所在的村庄,儿童院的孩子们落入了德军的手中。他们先是被关在当地的一所孤儿院里,后来又被关进了位于德国境内的东普鲁士集中营。和朱敏一起的还有张闻天和苏联前妻生的儿子。
朱敏的失踪惊动了苏联高层。
李多力:那个时候听说斯大林下了命令,一定要找到朱德司令的女儿。
在集中营生活的四年中,朱敏渐渐失去了说中文的能力,而父亲朱德的名字,也成为她心里一个最深的秘密。
刘铮(朱敏丈夫):问她,你父母是干吗的,叫什么名字?她说她的父亲是个中医大夫,送她到苏联来治病。
1944年,苏联全境解放。直到这时,朱德才得知了朱敏失踪的消息。
李多力:苏联红军进攻以后,解放了那个集中营。这些孩子往回走的时候,一个苏联大尉问她是哪儿的,她就说,我是中国孩子。但不说自己是谁。大尉说,行,你就到厨房,帮着厨房削土豆。这个军官对她很关心,最后她就说了,说我爸爸是中国的总司令。
1946年1月30日,朱敏乘坐一列从波兰开往莫斯科的国际列车抵达莫斯科火车站。她是国际儿童院中唯一一位进过纳粹集中营并成功生还的中国孩子。她成了孩子们心中的英雄人物。
李多力:送到红十字会,正好毛岸英在那里,毛岸英马上报给毛主席,总司令的女儿找到了。毛主席知道了,就告诉朱德,说你的宝贝女儿找到了。就这样,朱德才知道她还活着,原来一直不知道。
▲朱德父女合影
朱敏后来回忆说,在她的成长过程里,青少年的履历几乎被苏联这片伟大而悲壮的土地写满了。与此同时,生活在国际儿童院的孩子们,同样经历着他们人生中最为艰难的时刻。惨烈的苏德战争开始后,孩子们每一天都能从收音机或者老师们的嘴里听到那些紧张的战斗和残酷的阵亡事件。已经长大成小伙子的孩子们,希望能进一个速成的军事学校,学一门技术,马上应召上前线参加战斗。但是上面并不同意。据说这还是周恩来临走时和苏联方面谈好的条件。
陈祖涛(陈昌浩之子):据说斯大林签的命令,不让我们参军,而且允诺只要我们高中毕业,就给苏联国籍。这个可是很优厚的。
然而在国际儿童院里,只有一个人没有遵守斯大林的命令,破例参加了苏联红军,这个人就是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1937年,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在中共地下党的帮助下,结束了在上海长达五年的流浪生活,来到莫斯科。他在国际儿童院有一个俄文名字——谢廖沙。
——摘自《纵横》2013年第四期,凤凰卫视“我的中国心”栏目供稿
作者:陈祖涛 等
编辑:金久超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