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8月11日,美国国务院公布《关于不承认共产党政府的备忘录》,大肆诋毁中国政府。6天之后,中共中央在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的第一次会议上,确定了炮轰金、马的作战方案,而在本来列出的17项会议议题中并没有炮击金、马这一项。
毛泽东随后批示彭德怀:不要在深圳方面进行原定的军事演习,以免惊动英国人。要防止蒋军大编队空军的反击,我大编队空军要做好迎战准备,但追击不得超越金、马线。限定追击的意图,是不给蒋介石造成攻击会向纵深发展的错觉。
8月22日之前的数天里,炮击的序幕已经拉开。这些天,每天均有成百架飞机组成的机群飞临马祖上空,摆出将发起解放马祖战役的架势。蒋军被迷惑,急忙把三分之二的海、空力量调防马祖区域。
8月23日中午12点,福建前沿阵地万炮齐鸣,大小金门、大担、二担等蒋军盘踞岛屿,遭到猛烈的轰击。三天之间,10万发炮弹倾泻在这些岛屿的机场、弹药库、油库和前沿及炮兵阵地上。蒋军猝不及防,死伤3.6万余众。金门防区司令胡琏因躲入地下指挥部,幸免一死,副司令吉星文、章杰、赵家骧均伤重殒命。在蒋军阵地上的两名美军顾问,也在炮击中丧生。
金、马守军伤亡惨重的消息立即报到蒋介石那里。他听后,长时间紧蹙的眉头骤然舒展,情不自禁地连声说:“好,好,好!”他身边的一些人见此,都觉得不可思议。这些人无论如何也不曾料到:他们总统此时的心情,作为其老对手的毛泽东,却早已料到了。
在金门炮击开始后的一天,毛泽东突然对林克说:“向金门打炮,也不是为了解放金门,而是蒋介石希望我们打炮,这样他就有了借口,可以抵抗美国的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林克才更清晰地了解到,毛泽东从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大义出发帮老蒋一把的深刻用意。
原来,面对杜勒斯的步步紧逼,蒋介石虽硬着头皮顶着不撤,却一直找不到有力的理由回绝杜氏,压力日重,成了他一块心病。中共的炮击行动,给他送上一个顺理成章的借口。
▲蒋介石夫妇和史迪威
在蒋介石授意下,台湾“外交部”首先发言,声称台湾将坚守金、马,并反对美国关于海峡中立化的建议。9月,蒋介石亲自出席中外记者招待会,发表谈话说:中共炮击金门,是进攻台湾的前奏。金、马是台湾的屏障,自动放弃这些岛屿,等于敞开门户。因此,金、马地区必须固守,哪怕是由国民党独立作战,也决不后撤。这等于是对杜氏的要求做了针锋相对的公开回复。
蒋介石关于不后撤的表态使美国政府十分恼火。杜勒斯在蒋介石谈话的翌日,即以训斥的口吻指责说:如果美国能够争取到大陆和台湾之间都放弃武力对峙,而台湾却仍在金门、马祖等岛屿保持庞大的军事力量,则是愚蠢、不明智和欠谨慎的,并再次兜售“托管”台湾之说。
杜勒斯话音刚落,就遭到蒋介石的反驳。他对美国记者说:杜勒斯有关放弃金、马,停止海峡两方军事对峙的建议,只是片面的声明,台湾当局并无非接受不可的义务。10月9日,蒋介石发表“双十文告”,再次强调要“坚守”金、马,绝不后撤。10月15日,蒋介石在答《星期日泰晤士报》记者问时,言辞锋利地指出:美国关于台湾地位未定的说法,以及“托管”台湾的建议,是“空洞和愚蠢”的,申明台湾是中国的领土,这一点无可争议。
在这之后,蒋介石偕宋美龄亲临金门战壕巡视。他还派“国防部”政治部主任蒋经国三赴金、马地区,慰问守军。以此向美国示意,其将不惜一切代价死守金、马的强硬态度。
毛泽东一直密切地关注着美蒋之间的争斗,他认真地分析着来自各方面的材料,并要求党内在事关台湾海峡的问题上持慎重态度。他亲自审阅事关台湾海峡的行动与宣传的文件,指出:这是一个复杂的国际斗争,对各方面的影响很大。因此,一切重要的行动和宣传(包括文告、谈话、口号、社论、新闻、广播),都必须遵守集中统一的原则,不得自作主张。后来陆续发表的一系列对金、马,对台湾的文告,有些虽以别人的名义签发,但都是由毛泽东亲自执笔的。
随着美蒋日益激烈的纷争,毛泽东形成了炮击持续下去,并使金、马留在蒋军手中以支持蒋介石抵制美国制造“两个中国”预谋的方略。他在又一次闲谈中对林克说:“我们现在的方针是援蒋抗美,坚决反对两个中国的阴谋。杜勒斯到台湾,如果我们不炮击金门,那实际上是联美压蒋。我们炮击金门,打乱了美国的阴谋,打乱了他的计划。”
——摘编自《聆听历史细节》,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作者:王凡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