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邀请民主人士同游天坛
天坛,坐落在永定门内东侧,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和祈祷丰年的地方,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处坛庙建筑,比故宫的面积大三倍。天坛的建筑分为内坛和外坛两部分,有两重坛墙。坛墙的北部是半圆形的, 南部是方形的, 以符合古代“天圆地方”的观念。
介绍两位前清翰林
1949年9月下旬的一天,正值北京的金秋季节,也是举国上下紧张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做准备的时期,毛泽东要去天坛散步,随行人员马上跟着出发了。
毛泽东乘汽车驶出中南海,到达天坛时,从东大门开进去,在第二道门后百米左右靠路南的饮料棚前停了下来。这时,天气突然变得阴沉沉的,太阳被遮掩在云层里,公园内已无游人,只有秋风劲吹,带着沙土和卷起的落叶在地面上沙沙作响。
毛泽东下车后,在饮料棚内坐了下来。这简易的饮料棚是用木板、席子搭起来的,除南面是商店的柜台室外,北面和东西两面都无遮拦。显然,毛泽东是在等候着什么客人的到来。
不多时,几辆汽车鱼贯而行开进了天坛的东大门,在饮料棚北面的马路上停了下来,汽车里相继走下来刘伯承、陈毅、聂荣臻、粟裕等军界的高级首长,他们和毛泽东见面后,又一起等候其他人。
等到游览天坛的同行者到齐之后,毛泽东很有兴致地说:“这几天,大家一面商量开好这次政协大会,一面访亲会友,你们辛苦了。以后大会开幕,那就更紧张得了不得了,所以今天我钻了一个空子,请大家来这个地方,无非是调剂一下生活,喘口气嘛!”
▲毛泽东和张元济(右)
毛泽东这几句极其普通的话语,蕴藏了一种深厚的情谊,同行的人听后感到了一种共享的温情, 都禁不住笑了起来。接着, 毛泽东指着他身边的两位长者, 大声说:“我给诸位介绍两位清朝的翰林:这位是张元济先生, 这位是陈叔通先生!” 随行的人员不约而同地鼓掌欢迎。毛泽东看着有些不好意思的两位清朝翰林, 有意打趣地说:“下边,我们先请张元济老先生给我们讲一讲,他是如何考翰林的、见过几次慈禧太后、她摆不摆架子,好不好?”
“好!”同行的高级将领和官员也随之恢复了童趣,就像是小学生听到老师问话之后一齐大声回答, 搞得张元济老先生很不好意思。他停了一会儿,笑着说:“诸位可能有所不知,清朝的翰林,大概等于现在的大学教授。你们想想看, 一个普通的教授, 怎能随便见到不可一世的慈禧呢?”
同游天坛的人听后又忍不住笑出声来。
“陈翰林,”毛泽东看着陈叔通,有意转移目标:“您老人家到此有何感想啊?”
陈叔通听后十分认真地说:“我和张老可谓是三朝元老,参拜过清朝的皇帝, 见过袁世凯,和蒋介石也打过不少交道,感到这些最高统治者的身上,都有一种不可一世的傲气。唯有我们的毛主席,和我们没有一点距离!”
“ 千万不要奉承我!陈老,我们都要警惕鲁迅先生说的捧杀哟!”毛泽东十分认真地说罢,又大声说:“ 我提议,大家在此合影,然后自由找对象,游天坛!”
与陈明仁的合影
毛泽东的提议得到了同行者的赞同。当随行的摄影师拍摄完毕,大家准备自由结合游天坛之际,毛泽东一把拉住陈明仁,主动地说:“子良将军,来,来,咱们俩单独照个相吧!”
这太出乎陈明仁的预料了!当年,像他这样一级的军官,是不可能跟着他的蒋校长参加这样的活动的。即使有机会参加,他也不可能独享其殊荣—— 与蒋介石单独照相。因此,他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这时,甚知毛泽东用意的陈毅一边把陈明仁推到毛泽东的身边,一边说:“陈将军,你和主席都是湖南老乡,主席请你,你装啥子斯文哟!”
“陈将军,听说蒋介石在台湾为你开追悼会啦!”毛泽东带着幽默的口气对陈明仁说。
“那是他们的老一套了!”陈明仁带着对蒋介石鄙视的口吻回答。
他们在祈年殿西侧一二百米的地方停下来,毛泽东和陈明仁将军合影。合完影,毛泽东率一群高级将领向祈年殿方向信步走去,这可以说是散步了。
▲毛泽东和陈明仁(右)在天坛合影
毛泽东幽默地说:“子良将军呀,现在外面的谣言很多,说你被我们扣起来了, 还说杜聿明、王耀武被我们五马分尸干掉了。我想请你开会之后,去山东济南看看他们, 把情况向外介绍一番, 写些书信给你那些还未过来的亲友故旧, 促进他们及早觉醒,及早归来。”
“是,我一定照办。”陈明仁爽快地说。
“你还可以把这张照片分送给你们黄埔同学,只要送得到的,都送一张好吗?” 毛泽东又说。
“好,我一定送。”陈明仁回答。
“那你打算洗印多少张呢?”
“我打算洗10 打,120 张。”
“不够,不够,至少要洗50 打。”
“主席!我照办!”陈明仁将军的军人风格很突出,回答得坚定而简洁,他感到毛泽东给了他一项重要的任务。
毛泽东邀请张元济同游天坛,陈毅、刘伯承、粟裕等陪同。一路上他们兴致勃勃,谈笑风生。在回音壁古柏林休息时,毛泽东请张元济坐在身边,询问他早年参加戊戌变法以及光绪召见时的情景,又问他早年在京做官时是否来过这里。张元济笑着说:“这是皇帝敬天之处,我那样的小官岂能来此?”
毛泽东听了,爽朗大笑。
毛泽东说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在于不发动群众,但也流了不少血,给我们留下了可以借鉴的经验。他称赞商务印书馆为人民出了不少有益的书,并说他读了《科学大全》这本书,学到不少知识。商务出的《辞源》, 他在延安时总是放在案头,写作时常常翻阅。在这次游天坛之后,毛泽东与张元济之间书信来往共有十来次。至今,在浙江海盐张元济图书馆的纪念室里,仍挂着一张毛泽东和张元济在天坛的合影。照片上毛泽东扳着手指在讲解,张元济认真地倾听着。这张照片真实地记载了毛泽东同民主人士之间的友谊,并为天坛这一古迹留下了珍贵的一页。
——摘编自《跟毛泽东行读天下》, 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作者:李魁彩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