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战上海》是一个点,那么《火种》就是一个面,展现的是中国共产党成长的每一步。”新年伊始,党史、军史专家刘统以一部最新力作《火种》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寻路之旅,也为上海人民出版社献礼建党百年的图书出版,吹响了第一波号角。
展现“寻路”的过程
有“五个一”工程特别奖的《战上海》珠玉在前,《火种》应该怎样寻求突破?这是写作之初摆在刘统面前的一道难题:“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已经人所共知,关于共产党早期组织和中共一大的著作已经出了很多,还能写出什么新意呢?在构思选题大纲时,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不是孤立和偶然的,而是历史时代发展的产物。要想写清楚他的诞生,必须将其放到一个更大的历史范围去研究和探讨。我要把这本书写成一个‘寻路’的过程,就写20世纪前30年的中国历史。”于是,《火种》从20世纪初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的签订写起,一直写到古田会议,确定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与传统的党史写作不同,《火种》以“寻找中国复兴之路”为切入口,以20世纪前30年国际共运史、中国历史作为目标内容和写作基础。中国近代以来,中国各方势力都在寻求国家复兴之路,从清朝崩溃前的改良与立宪、革命党辛亥革命的努力到五四运动,前赴后继的牺牲和探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建立后,找到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出现了民族复兴的“火种”。但是这个“火种”并不是迅速就成为燎原之势,《火种》并非局限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分析,而是将“火种”存在的过程完整地梳理出来,从共产主义的理论探索到国共合作以及革命失败后的曲折过程,直到井冈山确定革命路线和古田会议的召开,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也找到中国的复兴之路。长时段、大背景,不仅展现了党成立初期那段绝处逢生的壮阔岁月,也分析出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寻找到中国复兴之路的必然性。
体现史学家的良心
作者刘统先后师从王仲荦、谭其骧,受过良好且严格的学术训练。他以古代史的方法研究党史,在档案资料里洞察细节,站在历史现场,感同身受地还原当年的场景。在书中,能够看到刘统追求文献资料的原始性,如一系列档案的分析考证;还能够看到大量的实地考察资料,如从浏阳七溪村走到排埠村,感受毛泽东初出茅庐险些送命的惊险;从江西寻乌圳下村走到瑞金大柏地,感受共产党人的“创业艰难百战多”;从福建上杭苏家坡的山洞再到古田村,感受毛泽东革命生涯中的大起大落。通过采用大量的一手资料、真实的细节把党史写活,将百年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的历程通过鲜活的表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样写历史,就能使读者感到真实可信,就能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发展是一步步来的,不是凭空而降的。探索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是一批又一批的志士仁人前赴后继,历尽艰难完成的。如同一座大厦,是从一砖一瓦铺垫积累而成的。历史就是这样,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然而这些个案综合起来,就汇成了波澜壮阔的历史。”而这种保证真实,不迎合的态度,也体现了一个史学家的良心。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