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想起,小老乡乔晓琼嘱我为她的新著《古调淙淙》写序的邀约距今已很有一段时间了,虽说自己天天疲于奔命,但“欺老莫欺少”的古训总要遵守,那就临时决定,把手上田汉戏剧奖评选的活儿暂时搁置,这个下午就去叩响小乔营造的那座文字伊甸园的门,阅读、品鉴、赏析,再写几句随感吧。
窗外骄阳似火。老夫一卷在握,伴一盏茗茶,见词中似有万物生发,千枝竞秀,意趣盎然,情致无限,顿觉室内清风习习,温润如春。
在我看来,小乔的词,有一种音乐的灵性,这可能与她喜爱陶笛有关。所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事实上,一个热爱艺术的人,几乎没有不爱诗和乐的。我们的民族是一个诗的民族,也是一个乐的民族,诗与乐的精神滋养着每个人的灵魂。诗与乐,渊源颇深,音乐是诗歌的灵魂,二者相辅相成。从可合乐而唱的《诗经》《楚辞》,到追求格律的诗、词、散曲,无不显示出古典诗词对音乐美的追求。有音乐美的诗词,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而有诗意美的音乐,可以化人心,达大义。小乔的词就像陶笛之声,高音清亮如云雀入天,低音深沉却蕴含温暖力量。她把每一日吹奏陶笛内心的情志感受都融进了诗词之中,记录生命的律动,描摹自然的肌理。而陶笛的声音,是一种接近日常生活,接近自然本真的声音,或是日光,或是春雨,或是清晨鸟鸣啾啾,或是秋夜星子划过静谧夜空……诗歌和音乐的意义在于唤起人对生活美的感受,引导人探索心灵的浪漫与神秘。简约的词句和旋律,丰盈了小乔的生活日常,让她能够更好地倾听万物的声音。
在我看来,小乔的词,还有一种浪漫的神韵,她用微妙清丽的意象去拨动人心。时而细腻清澈,思绪婉约;时而曲径通幽,情调缠绵。“娇红遮玉面,微雨湿秦筝”,道的是江南花红柳绿的春日光景,“曲苑烟波幽韵远,轻挽、半庭凉月半庭风”,诉的是荷塘下如水月色。所谓万千气象,皆是胸臆间流淌的幽幽诗意;所谓风霜雨雪,都为韵语中裹挟的绵绵情思。在她的笔下,家乡的一蓑一笠、一草一木,皆从心而发。在物我之中,开阔视野,勃发才情,所达之意都是她对云间风土人情的体察和深悟。
在我看来,小乔的词,更有一种怡情养性的魅力。她懂得以诗词怡情,更懂得以诗词养性。诗词影响着她对人生的领悟,她也因此获得宠辱不惊的怡然心境。这也是中国古典诗词讲究性灵、神韵和境界在其诗歌人生中的当下表达。诗词可以表情达意,更可以接通人的心灵。如果一个人能常年以诗的境界修炼自己,言不藏污,思不纳垢, 束身自好,执节淳固,就一定能获得更高层次的精神感悟能力,能达到与常人不同的精神界面,心灵清澈,天宽地广。我想,小乔也正是参透了以诗为词的要义精魂,得道证悟,获益其中,才乐此不疲。
在我看来,小乔的词,还有一种难得的文化启示意义。松江自古不乏诗派、词派、画派、书派,但是对于词学领域而言,当今社会,依旧愿意潜心钻研,孜孜不倦,耐得住寂寞,十年如一日地学习和进取的年轻人却凤毛麟角,小乔无疑是默默坚守的其中一位。她的努力和坚持犹如一盏灯,照亮了自己的人生,也辉映了松江词坛。整整十年,她始终走在潜心钻研,倾情践习的路上;正因为这份难能可贵、持之以恒的坚守,才使得她笔下的作品能拥有词风婉约、格调清朗的辨识度。我想,倘若有更多的年轻人都能象小乔那样,以诗与乐为伴,以善与真为本,在艺术的浸润中舒展人生情思,在方寸之间体悟世态万象,为我们栖身的这座弥漫着“科创·人文·生态”现代气息的城市增添一道又一道迷人的景致,那将是一件多么有诗意的事情。
小乔研磨诗词已逾十年。十年磨一剑。这是小乔一步步努力触摸梦想、锤炼思想、践习理想的十年;亦是和音乐、诗词相守相伴的十年。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她,斯文优雅,情趣烂漫,笔下写得绚丽春光,曲中吹出悠扬婉转。为了记录下这一段宝贵的生命经历,她选择用结集出版的方式记录其在词学和音乐方面的经验和见解,实在是一个值得称道的选择。
最是光阴留不住。不困过去,是为了不惑将来。只有珍惜把握好每一个当下,努力好生命里每一个今天,才称得上是对岁月最美好的回报与最圣洁的敬畏。如此看来,小乔已然做到了。
诗的时光总是如白驹过隙。倏忽之间,抬头看窗外,一片洁白的云朵正舞动着曼妙的身姿在深情地为夕阳擦汗。我仿佛听到,悠扬的陶笛声正从《古调淙淙》的字里行间翩然跃起……感谢小乔,让我拥有了这么一个“埙篪雅韵,菽水清欢”的明媚晡时。在为小乔用词学和音乐上的天赋与努力相嫁接所结出的这一枚硕果击赏之余,老夫再次由衷祈愿,在上海之根人文松江这片沃土上,能有更多象小乔这样的年轻人脱颖而出,续赓千年文脉,抒写时代新篇。
云间词有后来人,不亦乐乎!
随读随写,权以为序,罢。
2020年8月4日草于上海松江
(作者:陆军,二级教授,现任上海戏剧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上海戏曲学会会长,上海市松江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上海市松江区人文松江创作研究院院长)
作者:陆军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张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