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三镇老照片
武汉是四野进军中南遇到的第一座大城市 。 而在李宗仁的心目中 , 它此刻更是 “ 得失关乎整个大陆的存亡 ”“ 为全盘战事的心脏 ”。
武汉 , 为武昌 、 汉口 、 汉阳之总称 。 三镇鼎足而立 , 共有人口120多万 。 武昌为历史名城 , 辛亥革命即首先在此起义 , 当时是湖北省省会 , 是湖北政治 、 教育的中心 。 汉口是长江中游的最大商埠 , 是国民党统治华中的枢纽 , 白崇禧的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即设于此 。 汉阳原为一座军事工业与重工业城市 , 抗战以后 , 其钢铁厂和兵工厂已西迁大后方 。 三镇位于长江与汉水合流之处 , 武昌居江南 , 汉口居江北 , 汉阳位于江汉合流的三角地带上 , 水陆交通极其便利 。 平汉 、 粤汉两条铁路均以此为终点 , 连贯华北 、 华中 、 华南 。 公路向四面辐射 , 直达长沙 、 南昌 、 宜昌 、 沙市 、 西安 、 安庆 、 开封等地 。 水运则居长江中点 , 上至四川宜宾 , 下至上海 ,均可通汽船 , 沿湘江可航运至长沙 、 常德 、 湘潭 , 沿襄河可达仙桃 、 岳口等地 。 三镇工商业素称发达 。 抗战以前共有机器厂 500 余所 , 产品除供给本省外 , 尚销外地 。 轻工业方面以纺织 、 面粉 、 卷烟的出产量最大 , 面粉日产26000袋 , 纺织业抗战以前日产细纱 42000 磅 , 当时的生产能力为战前之半 。 三镇共有武汉大学 、 中华大学等专科以上学校12所 , 学生 5000 余人 , 中等学校 90 余所 , 学生 40000 多人 。 正因为如此 , 我军能否迅速 、 完好地占领这个华中第一大城市 , 其意义是相当深远的 。
但是 , 由于四野主力尚在南进途中 , 即使最靠前的先遣兵团离江边也有相当的距离 , 我军何时渡江 , 何时解放武汉 , 在四野总部的时间表里还暂时是个未知数 。 按照常规及惯例 , 渡江作战起码要在主力部队全部到达长江北岸 , 控制江北各渡口和大量船只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 在这种情况下 , 四野总部对渡江作战和进占武汉等问题 , 只能作出预测性的判断和计划 。1949年5月8日11时,四野总部致电萧劲光 、陈伯钧, 对先遣兵团的下一步行动作了如下指示 :
1. 汉口敌可能退守武昌 , 并企图吸引我军于正面 , 使我军不能威胁其退路 。
2. 如敌尚未退出汉口 , 则仍不要接收汉口 , 因我接收人员一时赶不到 。如敌已退 , 则应迅速接收以免流氓抢劫 。
3. 如接收汉口 , 则可以 40军率两个较好的师去接 , 40军另两个师归 43军指挥 , 即向浠水方向开进 , 由鄂城 、蕲春地区渡江 。
4.43 军向江边前进时 , 可采宽正面的沿江袭击 , 各路同时突然到达江边抢船只 , 抢得船以后 , 如对岸空虚则立即乘机侵入 。 渡江的先头部队 , 必须派得力干部指挥 , 并配属电台 , 以便在渡江后 , 不能在江南岸站稳时 , 即采取游击战的动作 , 以迎接江北的若干渡江部队 。 总之 , 先到部队 ( 营以上 ) 只要本身能渡江 , 即大胆渡江 , 不要怕后面部队不能接上 , 因他们即是站不住的话 , 可暂时打游击 。
5. 汉阳之敌因有汉水之隔 , 可能比汉口之敌退得慢些 , 如敌未退 , 则仍勿去接收 , 如已退 , 则可照来电要王宏坤带一个旅去接收 。
6. 如敌不守武昌时 , 则我们以一个兵团去九江 、 南昌 , 一个兵团去宜昌 ,其余两兵团经武昌出长沙 。
总部作出以上指示仅过了一天 , 就收到毛泽东发来的电报 , 电报说 :“ 根据长江北岸地区的粮食状况 , 大军久驻困难必多 。 又据白崇禧的意图 , 不是准备在衡州以北和我军作战 , 而是准备逐步撤退至衡州以南 。 因此 , 你们全军似有提早渡江时间的必要 。 并且不必全军到达北岸然后同时渡江 , 可以采取先后陆续渡江的方法 。” 这份指示 , 说明中央对进军中南的战略规划有了新的考虑 ,四野的渡江日程必须提前 。
经过紧急磋商 , 5月10日凌晨 5时 ,总部电告中央军委 :“ 我们完全同意极力使我军提前渡江 , 并实行先头先渡的办法 , 而不必等待全军到达北岸后再渡 ”,“ 我其他各军不宜在固始 、 信阳 、 安阳之线久停 , 如先头两个军袭渡成功 , 则其他各军皆陆续前进和渡江 , 如袭渡未成功 , 则后续各军可在信阳 、 安阳 、 固始直到长江边分散摆开 , 等候先头部队渡江 , 待先头部队开始渡江后 , 其他各部则陆续跟进 ”。
同一天 , 总部致电萧劲光 、 陈伯钧 , 明确告诉他们 :“ 由于沿江粮食困难和我军须争取今年年底占领两广 , 因此渡江行动须尽量提前 , 湖北全境之敌较北平之敌所多无几 , 湘赣两省之敌约等于天津守敌 , 我军兵力绝对优势 , 同时我华野 、 中野皆已南进 , 对敌威胁甚大 , 白崇禧已准备逐步南撤 , 因此你们先头两个军 ( 共八个师的兵力 ) 应争取提前到达江边 , 并极力争取先头部队即到立渡 , 后续部队陆续继渡 。 望注意采取多路前进 , 宽正面的袭抢船只和利用敌人窜逃的方法求得袭渡成功 。” 电报最后表示 :“ 望你们考虑可否照我们目的定计划 ( 本月底到江边 ) 再行提早 , 如能提早则好处甚多 。”
先遣兵团领导人根据上述指示 , 作出了实施宽正面强渡长江的作战部署 : 以第 40军由团风至源口段渡江 , 以第43军由源口至武穴以东之龙坪段渡江 。 还决定 : 如国民党军已退出汉口 , 则以第 40 军军部率两个师接收汉口 ; 以王宏坤所部一部接收汉阳 ; 以第 43 军全部和第40军另外两个师 , 统归第43军指挥 , 由团风至武穴段渡江 。
实施宽正面的强渡作战 , 是本次战役的最大特点 , 也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 正如 43 军战史总结的那样 :“ 本军渡江时 , 敌江防空虚 , 军心动摇 , 分散扼守要点之敌 , 控制船只随时准备南逃 , 在此形势下 , 不待主力赶到首先发起渡江作战 , 时机是适宜的 ; 采取宽正面的进攻 , 同时袭歼各处守敌 , 抢收船只和相机大胆渡江的方针是正确的 。 因为 , 不同时突然袭歼各处守敌 , 敌必闻风南逃 , 船只必被敌带走或破坏 , 部队渡江时将因缺少船只而增加许多困难 。”
5 月 11 日 , 先遣兵团向长江北岸推进 。14日拂晓 , 第43军在以突然动作向据守各处的国民党军发起攻击 。
第156师 466 团攻打团风 。 该处敌人凭借复杂的工事 , 顽强据守 。 经激烈战斗 , 将敌 912 团一个营大部歼灭 , 残敌渡江南逃 。467团袭歼堵城 、 苇家凉亭之敌 , 这部分敌人与我军稍加接触即仓皇南逃 , 我军在追击中歼敌一百余人 。
第 127 师负责攻歼黄冈之敌 。 以 379 团由两侧插至黄冈敌之侧后 , 381 团主力攻歼二里半墩之敌 , 380 团为预备队 。14日 7 时许 , 379 团主力一举占领了黄州关 、 大码头 , 将正渡江南逃之敌拦腰插断 , 并占领了城南关 , 在打垮敌人企图夺路南逃的两次反击之后 , 迫敌全部投降 。 与此同时 , 381 团以3营7连由左翼进占下巴河市 , 封锁江口 , 断敌退路 , 控制船只 , 营主力则乘船渡过赤野湖至邓家湾登陆 , 沿江向西追歼 ; 团主力实行正面攻击 。 因事先对地形侦察不确 , 团主力进至二里半墩以北金家寨时 , 被河水所阻 , 转而向马蹊山攻击 , 经半小时战斗 , 歼灭敌一个警戒连 , 二里半墩之敌乘机南逃 。 3 营主力因疏忽大意 , 也未能包围祖师殿之敌 。
第 129 师兵分三路 , 同时进攻兰溪 、 蕲春 、 田家镇之敌 。 378 团配属师山炮营两个连攻兰溪 , 该团主力行正面攻击 。 战斗打响后 , 以勇猛的动作突破鹿砦 、 铁丝网 , 夺取了大桥敌桥头堡垒 。 部队冲过桥后 , 分路大胆穿插 , 首先在王家墩歼敌 914 团 2 营营部 , 接着在刘家墩歼敌 914 团团部 , 生俘敌团长 。 至 7 点 , 攻占十多个山头并占领了兰溪镇 。 该团右翼迂回部队 6 连及山炮 、 战防炮 、 骑兵各一个连 , 于正面打响后 , 以炮火封锁兰溪镇洋船码头 , 并迅速将金家滩守敌一个连全歼 。 担任左翼迂回任务的 3 营经三小时战斗 , 连克江家山 、 黑山庙 、 旧窑等地 , 全歼守敌 , 然后向莲花山攻击 。 守山的敌人知道大势已去 , 被迫投降 。 但因 3 营指战员胜利后有些大意 , 监视不严 , 敌乘机逃走一部 。
386 团配属一个山炮营 , 进攻蕲春守敌 。 部队接到命令后 , 于 13 日 13 时由广济出发 , 21 时进至施家塘 , 以 2 、 3 营从敌两侧迂回 , 1 营由正面攻击 。 战斗一开始 , 各部进展迅速 , 14 日 2 时 , 3 营攻下新港及桥头堡垒 , 1 、 2 营于打垮敌之抵抗后 , 进至龙君子处会合 , 完成了对敌人的包围 。 然而 , 随后的战斗却打得并不顺利 , 据 43 军战史记载 :“ 之后 , 1 营即仓猝由城西北门攻击 , 因干部轻敌 , 火力未组织好 , 未准备梯子 , 攻击未果 。 乃调整部署 , 重新准备 , 于 9 时发起总攻 , 1 营因梯子矮而没有爬上去 , 5 连因连长轻敌 , 不做准备 , 攻击亦未成功 , 部队在敌火力下停留过久 , 伤亡很大 。 后集中炮火将敌侧射火力点摧毁 , 部队方攻入城内 , 迅速攻下全城制高点 ——— 麒麟山 , 此时 , 敌全部动摇溃退 , 我乘胜追击 , 追至城内凤凰山下 , 除少数官员乘船南逃外 , 余敌全部被歼 。 但因对敌情了解不准确 , 轻敌莽撞 , 虽共歼敌 500 余人 , 我则付出了 258 人伤亡的代价 。”
385 团 ( 欠 3 营 ) 攻打田家镇的战斗也不尽如人意 。 43 军战史记载 : 部队 “ 于14 日 3 时进至陈细湾以后 , 乃分路前进 , 2 营 4 连经张七九将风口之敌驱逐后 , 令两个排经东炮台山夺取吴王庙 , 因吴王庙与田家镇是一个防御体系不能攻克 , 该连即在炮台山与敌对峙 。 2 营主力进至余家冲及其右侧之山头 , 与敌正面对峙 。此时,团即去调 3 营并去师请求炮兵支援 , 延至 15 时 , 敌登船南逃 , 待敌船驶至江心时 , 385 团才发觉 , 但亦未实行火力追击 , 致使敌安然逃脱 ”。
5 月 14日上午 , 各部攻歼战斗均告结束 。 至此 , 西起团风 , 东至武穴段 200余华里的沿江北岸为我军全部控制 。
——摘编自《决战:中南解放战争1949~1950》,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金立昕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张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