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地貌
大唐王朝开国功臣李勣,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评书《隋唐演义》当中提到的瓦岗军师徐懋功,在下葬15年之后,居然有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把唐高宗李治赐给李勣的那口大棺材,用斧头劈开,把尸体拖了出来烧成了灰,往荒野里四处一撒就扬掉了。而中国古代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竟然就是这场公开掘墓焚尸事件的指使者,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乾陵,位于陕西省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埋葬着女皇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它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的合葬陵。
武则天所采用反盗墓手法在《唐会要》、《旧唐书》上均有记载。当时封的方法就是采取铁水,把铁熔化掉,灌到缝隙可能松动的地方。那个墓道是矩形的条石板,条石板可以一块一块地抽动,工人就把每一块条石板都用铁拴拴起来,条石之间还有齿互相扣着,所以根本就没有办法移动。就好像我们木匠做棺椁的榫子一样,用铁把条石之间扣到那个榫子里面,扣起来之后,再用铁水把它浇铸起来,固若金汤。
远远地望去,乾陵就如同一位美丽的妇人躺在群山的怀抱当中,而一代女皇武则天的身后也留下了无字碑般扑朔迷离的谜团。
女皇的报复
在中国古代,死者为大,人死了,就是再有过错,你也不要惊动他。武则天开棺焚尸,是一种惩戒自己政治对手的手段。
李勣和评书《隋唐演义》当中的瓦岗军师徐懋功,是同一个人。徐懋功的名字叫徐世济,李渊赐姓给他,改姓李,叫李世勣,后来因为这个世字跟李世民产生了冲突,要避讳就叫李勣了。徐懋功在隋唐的历史上是地位很重的一个人,他经历了三朝:开国皇帝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是三朝元老。他86岁时死去,也算是寿终正寝。他死的时候,李治很伤心,七天不临朝,而且还亲自到未央城去哭送。在这之前,还送了他一口大棺材,就是过去皇家的棺材,皇帝棺椁都有专人制作,他送给李勣的这个棺椁,就是他的“御用木匠”做的。除了这个荣耀李勣还有更大的一个荣耀,就是赐葬在唐太宗李世民昭陵的旁边,下葬那一天,李治和太子还哭送他的灵柩安葬。
李勣生前为大唐立下了赫赫功劳,位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而且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政治上绝对称得上是不倒翁,谁都不得罪。但为什么这个不倒翁,在倒下去以后就遭到如此的厄运呢?原来当初李治想废立皇后,就找到好多朝中重臣、老臣研究这个事情。当时找的人包括李治的舅舅长孙无忌、于志宁、褚遂良,还有李勣,但李勣称病没去。其实高宗李治私下里问过李勣:到底我该不该立武媚娘为皇后呢?李勣回答得很妙:这是陛下自己的家事,何必多问我们这些人呢。于是,李治就此下了大的决心,立武则天为皇后了。
李勣这句话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如果没有他这话,李治可能就很犹豫,实际上他是帮了武则天的忙。但是武则天不但没领他这个情,反倒对他恨得要死,恨他为什么不照直说应该立她为皇后。在武则天这儿,不表态就代表反对她。
其实除了不给武则天面子,更大的原因是李勣的孙子徐敬业干的事情。当时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称帝,他的幕后策划,是著名诗人骆宾王,就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作者,他写的著名的《讨武瞾檄》,就是为徐敬业的起兵而写的一个讨伐檄文。
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称帝,是大逆不道,要诛九族的。活人治不了,就治死人,执行尸刑。执行尸刑对被执行这个家族,是最大的耻辱。文献《朝野佥载》就记载了李勣墓被扒开时候的情况,那时距李勣下葬仅仅十五年时间,李勣的棺椁是皇帝赐的,密封性特别强,因此李勣的尸体还没有腐烂。但武则天还是让手下把尸体从棺里拖了出来,惩戒他的尸体,惩戒完了之后,就把他烧掉了。
同样被执行尸刑的还有唐高宗李治时期的一位宰相叫郝处俊,他得罪武则天,史上有明确的记载。李治当皇帝时间不长,就犯了晕头风,不能正常打理朝政,他的好多事情都是武则天来处理的。李治没死的时候,就想让自己的媳妇武则天来做皇帝,包括郝处俊在内的那些老臣子接受不了,他们对李治说你这个天下是李渊、李世民给你的,你把这个天下给自己的皇后,那是对不起祖宗啊。武则天听说后气死了,这就埋下了祸根。
郝处俊死得早,在武则天当皇帝之前就死了,但是武则天肯定不会放过他,后来终于给她找到一个机会,把这股气发泄到郝处俊的孙子郝象贤的身上,随便找个理由就把他处决了。行刑的时候,郝象贤竟然破口大骂武则天,这也是大逆不道,所以武则天也像处罚李勣那样,扒开郝处俊的墓执行了尸刑。
郝象贤被处决的时候破口大骂除了导致他的爷爷被武则天焚尸以外,还影响了唐朝以及后世的行刑制度,后来就用木塞子把人的嘴塞起来,让人喊不出来,也骂不出来。
乾陵的反盗绝招
武则天对自己曾经的政敌进行了残酷的尸刑报复,那她自己死后的安身之处又该如何防备别人的侵犯呢?不知道是不是武则天感觉到自己过去做了很多残忍的事情,或者是不是在挖别人陵墓的时候,得到一些启示,所以她对自己那个乾陵的设计是非常独到的,到现在都没有被盗。
乾陵,位于陕西省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埋葬着女皇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它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的合葬陵。在历经1300多年的风雨洗礼和历代盗墓贼的觊觎之下,乾陵究竟有什么特别的防盗手段,可以让它安然无损地留存下来呢?
首先,乾陵的选址是很专业的,当时是太史令李淳风和另一位风水大师袁天罡去的,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当时到乾陵所在的梁山这个地方,李淳风先埋了一枚铜钱,定下这个穴。后来袁天罡再去,也看中那个地方,他就用箭扎了个标志,然后回京汇报。结果武则天就派李治的舅舅长孙无忌过来看,发现袁天罡插下去的箭正好插在铜钱的铜孔里面。所以这两个人真的叫不谋而合。可是当年李治死的时候,其实并不期望自己厚葬,所以乾陵是在李治死了以后,才开始动工兴建的。李治的墓,一期工程造得很快,不过三百天就造起来了,先造地宫,把李治的棺椁先放下去,然后再做地面建筑。
武则天所采用反盗墓手法在《唐会要》、《旧唐书》上均有记载。当时封的方法就是采用铁水,把铁熔化掉,灌到缝隙可能松动的地方。那个墓道是矩形的条石板,条石板可以一块一块地抽动,工人就把每一块条石板都用铁拴拴起来,条石之间还有齿互相扣着,所以根本就没有办法移动。就好像我们木匠做棺椁的榫子一样,用铁把条石之间扣到那个榫子里面,扣起来之后,再用铁水把它浇铸起来,固若金汤。
也许有人会问,封墓道的时候采用了那么坚固的手法,武则天再想葬进去,不是难度就增加了很多吗?其实,李治下葬以后,武则天可能没有想到,自己还会再葬进去,因为根据唐代帝王葬制,她不可能再进去。但是后来她考虑到自己死后以什么身份来葬呢?她还是希望能葬到李治的身边去。她当时的提议是:我能够进入到太庙当中去,然后我跟我的先夫能够葬到一块儿,而且呢,我不是以皇帝的身份去葬。但她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朝中大臣是全力反对的,因为不能够以卑动尊:你武则天主动退到了卑位上面,那你就不能再去触动先帝啊。而且更重要的,你动了先帝的坟,陵墓很可能坏了风水,动了我们大唐国运。然而即位的李显就是武则天的儿子,为了表示自己的孝心,还是不顾朝中大臣的强烈反对,把墓道打开,把她葬了进去。
当时打开墓穴确实费了很大的工夫,因为要把铁板,铁拴,包括铁缝都要剔掉,才能把条石抽出来。乾陵的封闭是有讲究的,它每块条石之间都有编号,就是哪一块在前面,哪一块在后面,哪一块在上面,哪一块在下面,都是一丝不苟的,所以当年武则天在下葬的时候,就是按照那个顺序,慢慢把条石抽了出来。
在1960年代陕西方面的考古已经发现了这个墓道,墓道确实被人动过,而且很乱。所以当时有人怀疑,乾陵被盗了。但是后来再仔细分析,认为这是武则天归陵的时候,打开墓道造成的现象。
武则天下葬以后,乾陵又被称为姑婆陵。姑婆陵后来曾经迎来一个庞大的盗墓集团,盗墓集团的老大,不是别人,正是唐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黄巢盗墓在乾陵盗墓史上是很著名的,现在旁边还留下了一条黄巢沟。黄巢盗墓动用的人力比项羽盗秦陵动用的人还多,据说是四十万大军。但为什么到最后黄巢不盗了呢?里面有一个很诡异的传说,说是快搞到地宫了,或者搞到墓道了,突然来了一阵暴风骤雨,古代人很迷信,都认为是武则天显灵了,要遭报应,就不敢再做了,终止了这次盗墓。
1960年4月,陕西方面成立了乾陵发掘委员会,那次对乾陵的发掘,差一点地宫就被打开了。当时郭沫若是极力主张把乾陵打开,他认为里面有好多珍贵的文史资料,都能重见天日。但要开帝王陵的话,要报北京中央同意,当时报到周恩来那里,周恩来不同意,表示还是留点给子孙去发掘吧。考古工作人员就把这个条石重新按那个循序填到墓道里面去了。
现在保护帝王陵不是中国的问题,包括埃及,以及世界其他的帝王陵都要保护,都是不准发掘的,因为发掘了就破坏了文物的完整性,而且好多文物发掘以后,没有办法保存下来,造成了很大的历史遗憾。所以,当我们不能够很好地去保存它或者复原它的时候,干脆就不要去发掘它,其实不发掘也是对文物的一种保护方式。
也有考古工作者觉得不发掘是一种遗憾,所以当时有人留了个心眼,在墓道入口处栽下了一棵小柏树,留个记号。现在,这棵小柏树已经长成大树很茂盛了,但是知道这个秘密的人已经没有几个了。
乾陵,远远地望去,就如同一位美丽的妇人躺在群山的怀抱当中,而一代女皇武则天的身后也留下了无字碑般扑朔迷离的谜团。
作者:文汇读书周报
编辑:金久超
责任编辑:张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