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夏,即欧洲不可避免地滑向战争之时,各大博物馆的准备步伐加快了。所有人都担心关闭博物馆会对公众士气造成可怕打击,但随着8月22日苏德两国宣布即将签署《互不侵犯条约》,忍耐的极限还是被触及了。23日,伦敦的国家美术馆关闭了,到24日中午,泰特美术馆一个接一个地清空了所有展厅。荷兰各博物馆听说欧洲同行的行动后,也立即效法起来。巴黎各博物馆获准于25日下午闭馆。像个巨大的万花筒一样,欧洲的珍宝很快就要转入一种奇怪的新模式中了。
▲拉斐尔的《年轻男子肖像》, 它出自波兰著名的恰尔托雷斯基收藏。战前,恰尔托雷斯基收藏被转移到了谢尼亚瓦,但是后来其藏匿地点被出卖给了盖世太保。据推测,《年轻男子肖像》被波兰的纳粹总督汉斯·弗朗克带到了德国,现仍不知所踪。
▲《劫掠欧罗巴——西方艺术珍品在二战中的命运》
[美] 林恩·H·尼古拉斯著 刘子信译
后浪出版公司|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
本书通过大量的采访和丰富的档案资料,详细解说了“二战”前后纳粹掠夺者对欧洲艺术珍宝的巧取豪夺;讲述了面对劫掠和轰炸威胁,欧洲各国博物馆工作人员千方百计转移、庇护艺术品以及古迹救护官维护艺术品的经过;描绘了希特勒、戈林、画商之间的艺术品竞争以及盟国救护官和各方人士之间的博弈。
本书出版后深受好评,荣获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后又被改编为纪录片《劫掠欧罗巴》和电影《盟军夺宝队》。
作者:林恩·H·尼古拉斯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周怡倩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