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现代美术史大系》(十二卷)
施大畏主编、朱国荣执行主编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黄 可
由施大畏主编、朱国荣执行主编的《上海现代美术史大系(1949—2009)》,共十二卷,分别为中国画史、油画史、版画史、雕塑史、水彩·粉画史、连环画史、年画史、宣传画史、漫画史、儿童美术史、艺术设计史、美术理论史,按美术门类品种专题研究、专题设卷,每卷文字约十万言,除总序、卷首语、引言、正文篇章外,附有相关文献、年表、艺术家和史论家简历,以及相关机构的沿革、成员名单等,彩色精印,图文并茂。
该书自2010年起陆续出版。每出一卷,笔者必展卷拜阅,阅后不禁有感而发。
上海历来是美术重镇。迄今保存下来最早的书法墨迹,便是松江的西晋文学家、书法家陆机草书《平复帖》,早于王羲之《兰亭序》百余年,人称“南帖始祖”。源于元代、盛于晚明,以董其昌为核心,赵左、沈士充、顾正谊为骨干,开创文人画新风的“松江画派”,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独特地位。
上海开埠后,在中西文化交融的背景下,集合“三熊”(张熊、朱熊、任熊)、任伯年、虚谷、吴昌硕等江南画家精英,于晚清民初形成的创新型“海上画派”,更是影响大江南北乃至日本等国。
民国时期,大批赴法、比、德等国专攻西洋美术的学子相继学成归国,云集沪上,使上海成为“洋画运动”的中心。第一所引进西洋美术教学体系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及其创刊的国内第一本以研究介绍西洋美术为主的综合性杂志《美术》,第一个美育学术团体“中华美育会”及其创刊的国内第一本美育学术月刊《美育》,第一个漫画家团体“漫画会”及其创刊的《上海漫画》周刊,第一个“中国工商业美术作家协会”及其出版的国内第一部美术年鉴《中国美术年鉴》……许多建设新美术的“第一”都发生在上海,使之成为国内独一无二的美术门类品种齐全发展的“美术之都”。
1949年以后,上海的美术门类品种如何继续发展?有哪些成就与教训?这就是编撰出版《上海现代美术史大系(1949—2009)》所承担的学术研究任务。
通阅全书,笔者切实感受到,该书编撰者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史料梳理,全方位、立体地归纳、概括和总结了1949年至2009年共六十年上海美术全面发展的脉络。这在全国是首创,开启了现代美术史系列研究的先河。
上海是中国新美术的发源地和摇篮,这在第一代学者型西洋画家陈抱一、徐悲鸿等的论著中早有定论。油画、水彩画、粉画、漫画、新兴版画、工商美术设计、儿童美术,以及创新型中国画等都是上海的亮点。上海又是连环画大本营。用水彩擦笔艺术手法表现的“月份牌”年画,则是上海的特产。这些美术亮点,在1949年以后的上海,有了进一步发展而光彩夺目。尤其是连环画领域,贺友直、程十发、刘旦宅等人物画大家,都是在此期间成长,在连环画创作实践中磨练成才。这一时期上海美术全面繁荣发展的一系列生动事例,在《上海现代美术史大系》中有着充分表述。
从总体看,上海现代美术史发展脉络,在继承原有上海美术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如下优良特色:
首先,“海派无派”。程十发首提的“海派无派”已成上海美术界共识。“海派无派”指艺术形式、风格、流派的多元化。上海画家之间,虽因彼此美学追求不同而呈现艺术个性、风格、流派各异,但彼此尊重,互勉共进,形成上海美术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局面。
其次,上海美术界的重要特征,是注重主题性和思想性的历史题材及现实题材的美术创作。历经中华民族由落后挨打到今天的社会主义强盛,且身处信息量广的国际大都市,上海美术家思想敏锐,历史和时代意识强,自觉投身重大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的美术创作,许多从不同视角和以多样艺术手法表现的重大历史题材与现实题材美术作品,引人注目地相继在上海涌现。
第三,艺术市场与个人艺术创作的关系处理较好。改革开放后,艺术拍卖的“第一槌”由上海朵云轩敲响。上海艺术市场的活跃引人瞩目,但上海美术家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追求。
第四,贺天健、刘海粟、程十发、贺友直等大师级艺术家,都在晚年将创作积累下来的艺术原作和精心收藏的艺术品捐献给国家。上海美术家的爱国情怀成为美术界的楷模。
该书的编撰过程中,还邀请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史论专业多名研究生,作为专题毕业论文的任务,参与调研编撰工作。这一做法,不失为值得推行的培育美术史学者的方法。
在此须指出的是,该书对若干历史细节未能做到核实无误。例如《版画卷》“引言”,谈到1930年7月上海成立“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版画家陈烟桥被推举为九名执行委员之一。事实是,陈烟桥于1931年由广州市立美术学校转学到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所以不可能参加在上海成立“左翼美联”的会议而被选为执行委员。又如《版画卷》将鲁迅于1931年8月在上海主办为期六天的“木刻讲习会”,多处说成“木刻讲习所”,如此易使读者将临时性的“讲习会”误解为固定性常设机构“讲习所”。类似的细节有误还可例举,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