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太太的厨房》李舒著中信出版社出版
安如意
喜欢李舒很久了,追看她的公众号“山河小岁月”也已很久。她的新书《民国太太的厨房》出版,我也是第一时间买来看的。
民国那些人那些事,去者不远,反而显得千头万绪,格外繁杂。看似信手拈来的资料,没有精深的造诣,很难写出新意与深度。
除非你是处女座的唐德刚。
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转头想想,何尝不是,因为慈悲,所以懂得。想在别人的故事里表达自己的观点,必须有将心比心的体谅和洞察世事人性的悲悯。这种担荷,我觉得李舒是有的。
在李舒的笔下,天才女作家张爱玲在清冷之外还有另一面。大年里孤身千里寻夫的是她,在上海的公寓里怡然吃着下午茶听市声的是她,流落国外不会收拾家、不会做饭将就着吃外卖的大条女也是她。
比起李舒,我们理解的民国太片面,浮于表面,张口就是林徽因、陆小曼、合肥四姐妹等。若使劲往深了想,或许还能想起一些大学者、名士、名伶、军阀吧!然而,具体到他们的经历、爱好、行事做派,却语焉不详,无力为继。
中国近代风云迭转,令人目错神迷,民国时变动之迅疾犹在清末之上,举凡一国一族的起落往往只在弹指之间,更何况寥寥一家一人的命运。一生随时代风云起落,自然也有趁势而行,直上青云的传奇人物。然而,个人际遇再伟烈不凡,融入整个大时代终归是小的。无论怎样姹紫嫣红、繁花盛景,总是身不由己的人多,得偿所愿的人少。太多人的悲欢离合,次第掩落在时代的罅隙里,渐渐蒙了尘,落了灰。许多枝蔓,深藏于岁月的肌理里,化作骨血中隐隐作痛的记忆。
李舒用悠然的笔调写一段民国往事,如那江南绣娘眉目安顺,用一生光阴飞针走线,即使来日锦绣成灰,亦心无悲怨。她在文字中以真心做笺,邀得故人归来,小酌清谈。这份近似家常的平淡清远里,分明藏着深情悲悯,照见当时山河绵邈,粉黛若新。
在有情人的眉间心上,往事并不如烟!当初的笑语欢颜,清愁深愿都还历历在目。只是,沉思往事立残阳,当时只道是寻常。
她写美食,无论是民国还是《红楼梦》《金瓶梅》《儒林外史》都能写出妙义。若兰陵笑笑生和曹公泉下有知,应为她点赞叫好,欣慰有这样的知己吧。
她让我记起王婆主业是卖茶的,还有精明的小潘潘包的饺子,以及宋惠莲用一根柴火就能烧得稀烂的猪头肉。这些美食,令人垂涎,却如草蛇灰线,与人的性格际遇完美契合。在书中,她就是以美食串连起众人,照见人生起落间的光华流转,收纳时代的华美和落拓。
关于生活,我们的祖先总结:广厦万间,不过夜宿一床;良田万顷,不过日食三餐。但我们也知道,生活本身的丰饶趣致并非一句冷然的话可以涵盖。光是美食给人带来的温暖,就足以告慰世事流传时泻落的寒凉。
说穿了,我们都是大时代的小人物,能在烟火人间里求仁得仁,已足慰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