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来森
“古槐书屋”,是俞平伯的书斋名。俞平伯,出身诗书世家,老派文人的风范充溢其身:一举一动,一行一事,俱显风雅。其自制信笺,即是风雅一例。
俞平伯自制信笺,素笺极少,多花笺。例如,题识“鹳嘴抚宋人意”的桃花笺;落款“川眉增宝”的兰花笺;而最著名的就是他的“驿路笺”和“会友笺”。
“驿路笺”,底色为黄红色,以黄色基调为主,设色华美;信笺中央为一枝盛开的梨花,倔强屈曲,盎然而有朝气,大有“春占尽”之霸气;四周边框,则附写梨花诗一首,是俞平伯所钟爱的自制信笺。“驿路笺”制成之后,俞平伯曾分送好友,共享雅趣。周作人在1927年12月24日的日记中记录道:“手书敬悉。‘驿路笺’能分予数十枚,甚感,但不知有淡碧者否?其次,则红色亦佳,黄虽中央正色,不佞乃不甚喜也。”既表达了一份感激之情,又提出了自己感觉“美中不足”的一己之见。
“会友笺”是俞平伯于1938年利用家藏旧版重印的。此笺为“套笺”,四幅一套。分别为:“何时一樽酒”、“如面谈”、“跂予望之”、“拜而送之”。每笺幅长二十六厘米,幅宽二十三点五厘米;形近斗方,底色为淡黄色木版水印;笺面绘有红色简笔人物画,近乎当今之“漫画”,生动风趣,活泼可爱。
第一幅,绘一人,手托酒杯,作低头沉思状,题识“何时一樽酒”,用的是杜甫《春日忆李白》一诗中“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的寓意,籍此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第二幅绘两人“对面而坐”,作絮语状,题识“如面谈”;既然有个“如”字,那就是“未达之事”,所以,“面谈”似乎只是想象中的事。故而才有了第三幅,题识“跂予望之”,绘一人背手翘望、等待状;话语则出自《诗经·卫风·河广》篇。最后一幅绘一人弯腰,拱手相送状,题识“拜而送之”,语出《礼记·玉藻》:“士于大夫,不敢拜迎而拜送。”
四幅花笺相连,似乎有故事、有情节,恰好构成一幅完整的“会友图”。以之书信于友,既显得典雅古朴,文气十足;又能形象地传达出对朋友的殷殷思念之情。
“会友笺”制成后,俞平伯同样是将其分赠好友。送给周作人一匣后,周氏于1938年5月20日写了《题古槐书屋制笺》一文,以示纪念。
其文曰:“昨晚平伯枉顾,以古槐书屋制笺一匣见赠,凡四种,题字曰:何时一樽酒,拜而送之,跂予望之,如面谈。皆曲园先生自笔书画,木刻原版,今用奏本纸新印,精雅可喜。此数笺不见于《曲园墨戏》一册中,岂因篇幅稍大,故未收入耶。而乃特多情味,于此可以见前辈风流,不激不随,自恰到好处,足为师范。……此笺四十枚,随便用却亦大是可惜,当珍藏之,因题数语为识。”
或许是周作人记此“题跋”时,没有对花笺作出认真识别,居然把四幅花笺的“顺序”搞错了;不过,周氏的题跋,也补充了此“会友笺”的一些内容,比如:图画作者、用纸情况、印刷情况、精致程度等,更重要的是,写出了周作人对文化人的敬意之情——从一份花笺中,看到了前辈文人的师德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