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铭鉴
■孙 欢
郝铭鉴先生在我们这个行业里,有人称他“小郝”,有人称他“老郝”,我则一以贯之地称他“郝老师”。
记得郝老师刚开微博时,头两天因打字速度慢,让我帮他打了几篇,后来我手头有事,就把这事搁下了。没想到这一搁就是几年。当听说郝老师已完成预定的目标,一个字一个字敲完了一千条微博时,我真是大吃一惊。去年8月底一个周末的下午,我一头扎进了他的微博,刹那间仿佛进入了一个万花筒,一个语文世界的万花筒。
我一口气读完了这一千条微博,被一个老出版人渊博的语文知识和深入浅出、干净流畅、风趣老辣的语言深深震撼了。我觉得这些微博文字虽然貌似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却有着现实的针对性和引导性,在语言生活混乱的今天,能起到“一语惊醒梦中人”的作用。于是选编了“郝铭鉴语文微博一束”——《萤火虫你慢慢飞》,交由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出版。
和郝老师同事已近二十年。我做小编辑的时候,他已是业界大名鼎鼎的出版人了。在我的印象里,他一直是个温和敦厚的长者,尤其业务上绝对是出版界的翘楚。当时我最怕的就是自己责编的书被郝老师抽查,任何文本只要一到他手里,不出三分钟总会被抓住小辫子。神啊!
郝老师是一个在出版上追求完美的人。他强调写作的推敲传统、出版的善本传统、批评的一字师传统,在今天的出版界这已不多见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郝老师那一向为人所称道的组稿艺术,凡是郝老师出马,总能马到成功:巴金、艾青、朱光潜、周有光、李泽厚、刘再复……他用对人的理解、尊重及深厚的文化内涵博得对方的信任。当年,他参加编辑、策划包括有一些担任主编或副主编的书,如《中国新文学大系》《朱光潜美学文集》《世界文学金库》《文艺鉴赏大成》《文化鉴赏大成》,以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作家论创作丛书”“文艺探索书系”“文化五经”“远近丛书”等等,不但影响了学界,而且多年来一直长销不衰。
郝老师更是一个在语言文字上追求完美的人,郝老师曾把语言比作一条流动的河,而他自己就是这条河流的观潮人、引航人和护堤人。他创刊的《咬文嚼字》就是在二十年后的今天,都无疑是现代语文生活的风向标。作为创始人,郝老师以自己的语文敏感和文化智慧,选择了准确的读者定位。他对他的刊物,梦牵魂绕,念兹在兹,心为之谋,情与之系,已与生命融为一体。《咬文嚼字》能有今天的社会知名度、读者美誉度,与郝老师的付出是分不开的。郝铭鉴三个字已经成了《咬文嚼字》的名片。
作为同事,在平时的接触中,郝老师总会谈到语言文字。这几乎成了我们交流的第一主题。他要求我们既要做一个杂家,更要做一个专家。每周的业务会是我们向郝老师请教的好时光。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标点数字……只要是你工作中碰到的疑难杂症,在他那儿都能得到解决。
算到今年,郝老师已有四十九年的编龄。他于三年前做了刊物的名誉主编,具体的编辑事务已不再介入,但他一天也没离开这个岗位,一天也没离开语言文字这个阵地。在他的微博中,我看到了语言这条河,不舍昼夜地奔腾,他依旧在河边不知疲倦地观潮护堤。他让我们坚信:只要社会上有《咬文嚼字》这样的刊物,只要语文界有郝老师这样的护堤人,人们在运用语言文字时就不得不小心一点。敬畏文字的传统正是在郝老师们的努力下得到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