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民
邓云乡先生是有影响的文史名家。他的作品涉及面颇广,文字流利,可见腹笥丰赡而思路灵动。前不久,中华书局推出《邓云乡集》近二十种,内容涉及燕京民俗、《红楼梦》、近现代人物等多个方面。其中说《红楼梦》,多从细事谈起,什么“花儿匠”、“梅花”、“抄家清单”、“凤姐放账”、“吃螃蟹”……光看这题目,就知道何等的别具一格。不仅于此,邓云乡先生还能将件件事都说得绘声绘色,叫人感佩不已。
邓云乡的《红楼识小录》,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得到的,读后大有好感。这次《邓云乡集》集中出版,便从中择选感兴趣的内容,一下子买了四五本。这批书特别适合搁在枕边,随手打开,读上几节。
近日在床上翻读的是 《云乡丛稿》。目录中一眼看到《陈师曾艺事》,由于前不久刚写了一纸短文,内容涉及到这位民国时期的大画家,便不由地按页揭开。该文很多篇幅谈到了鲁迅与陈师曾的熟络关系,这些《鲁迅日记》中有多处记载,可一般人不深究,看看就过去了。笔者觉着,这很可以看出邓云乡的不同眼光和文章选点。他的文章多而有味,或许正是常常从不大为人瞩目的细处寻题落笔之故吧。
文章中有一节,谈到了陈师曾与齐白石的关系。笔者先前的短文,也涉及于此,故格外留心。相关文字第一句是:“齐白石较陈师曾年长二十五岁(齐1864年生,陈1889年生),而齐白石后来享极高之声誉,还是得力于陈师曾。”这话后半句基本靠实,可前半句却大有问题。若以邓云乡提供的两人出生时间,相差确是“二十五岁”,但这显然不可靠。因为陈师曾逝世之年为民国十二年,即1923年,此时陈仅四十八岁。按照邓提供的陈出生于1889年计算,陈逝世时才三十四岁。陈师曾的卒年和出生时年多处有载,十分清楚。那么,邓计算所用陈师曾生年当有误。查记载,陈师曾生年当为1876年,生日在三月,逝世在九月,照满年计算为四十七岁;但照过生日加一岁计算,正为四十八岁。可见生年1876年正确。按这个时间计算,齐白石与陈师曾相差十二岁,绝非邓云乡所言“二十五岁”。
顺承上面,邓云乡接着说:“辛亥之后,齐白石初到北京,知者尚少,且多画工笔仕女,耗时费力,不易取胜时流,后来陈师曾劝他改画大写意……”齐白石初次进北京的时间,是光绪二十九年,即1903年,是年癸卯。这次进京,齐白石呆了不久便回湖南了;再次来到北京是民国六年,即1917年,是年丁巳。这次齐白石与陈师曾相识,开始了他们彼此惺惺相惜的交往。齐白石第三次到北京,时间是1919年,是年己未。这是他定居北京之始。这几个时间,都不在邓云乡所说的“辛亥”(光绪三年,1911年)这个时间节点。不知其所据者何?
再说邓云乡文章后面的一句:“(陈师曾)又为他(齐白石)筹办去日本东京开展览会。齐白石听了陈师曾的话,其后在东京开的展览会极为成功,数百幅画销售一空,引起日本艺术界的极大兴趣,齐白石的声誉在国内外一下子鹊起了。”这话总体看去有眉有眼,但其关节点上多有不实。当时齐白石的绘画少为人喜爱,十分落寞,只有陈师曾较为赏识。具体画作去往日本的情形,齐白石自己早有说法:“民国十一年(壬戌·一九二二),我六十岁。春,陈师曾来谈:日本有两位著名画家,荒木十亩和渡边晨亩,来信邀他带着作品,参加东京府厅工艺馆的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他叫我预备几幅画,交他带到日本去展览出售。我在北京,卖画生涯,本不甚好,难得师曾这样热心,有此机会,当然乐于遵从,就画了几幅花卉山水,交他带去……师曾从日本回来,带去的画,统都卖了出去,而且卖价特别丰厚。我的画,每幅就卖了一百圆银币,山水画更贵,二尺长的纸,卖到二百五十圆银币。这样的善价,在国内是想也不敢想的……经过展览会以后,外国人来北京买我画的很多……从此以后,我卖画生涯,一天比一天兴盛起来。这都是师曾提拔我的一番厚意,我是永远忘不了他的。”
由此看去,当时日本人只是邀请陈师曾带画去展出,齐白石的画是陈师曾顺带去的,绝不是专为齐白石开展览会。
在短短一节的记述中,出现了多个似是而非的问题,这实在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邓云乡在民俗研究等领域,堪称名家。他的文章优长,我在本文开头时已略作介绍。也许正因此,他的文字不大为人质疑,很容易成为我们以为可靠,可以引证的内容。但从这一节记述看,失误显明而多,这增加了笔者恐怕以讹传讹的担心,也是笔者不避唐突前贤,冒昧写出此文的心理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