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平
陕西诗人成路是采用“原始文化意象”(即“原文化”)写作的代表性诗人,我读过他入围鲁迅文学奖终评的诗集《母水》,那简直是对我以往本土诗歌阅读经验的颠覆,我认为这是专业水准的创作,而不是信手拈来的“触景生叹”。成路对“原文化”做过这样的概括: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根源所指,对地理和历史文化的一种还原和继承,对文化发源的样态(可能与不可能、存在与不存在、必然与偶然)发现。凭借这样的认识,他笔下的黄河真正是独一无二的,地理标识,西部方言,源于碑文、地方志、历史遗址的故事,组合成原始而斑驳的意象,气场饱满,其中更有诗人的内在生命与黄河母亲的连接与延续。这种诗作根本无法模仿和复制,因为诗人只遵循自己的创作原则。我当然对如同旗帜般的成路的创作心存追问,他究竟是如何实现个性独特的表达的? 又是如何构建自己内在的诗歌秩序的?
在《镜子》一书里,成路通过对自己诗歌创作的剖析,对他人诗歌作品的解读,为我们阐释了诗人的语言发现和指认。他说,我在诗歌写作中,努力摆脱用旁观者的语境叙说事物的本源,而是把自己放置到地理、历史的现场中间,这就要求我的写作过程是剥离尘封的硬壳,千方百计地寻找真实。而且,成路还认为应该尽量排除现今那种所谓重述历史的无聊行为,最大可能地保证历史的原始状态,这也是对历史的尊重。成路为了做到让历史真实可靠一些,总是顺着自己的诗歌写作纲目跋山涉水,然后,用他所进入的原初现场的物、形结构为诗完成表达。或许,他所进入的现场本身就是先哲们用文字和建筑,以及风化了的岩石、水流、土地虚拟的世界,如是信史时代借以诗歌的意象传唱,所以,他的诗歌的意象是从过去的生活真相中复制来的,没有杜撰。我想,这便是成路个人诗歌的内部秩序了。在一个把文化没落成物质的年代,成路在诗歌方面的执著探索和追求格外令我肃然起敬。
(《镜子———诗内部秩序札记》,成路著,华文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