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画僧手持明灯,与飞天的影像交错而过,随即一切都埋入了历史的深处。镜头一转,乐曲在千年后奏响,留法音乐家念予翩然起舞,她正处在对艺术前途的迷茫、困惑中。敦煌画册慢慢打开,随着排箫与钟琴合鸣的曲韵,念予找到了自己向往的所在,去敦煌寻找创作音乐的灵感。大漠深处有着灿烂的艺术瑰宝,有着一群不畏艰苦的生活“勇士”,更有着一群执着艺术的敦煌“守护神”。念予被这里的人、这里的艺术所感染,并为之深深迷醉……
今天下午,中央芭蕾舞团角逐第十六届“文华奖”的原创芭蕾舞剧《敦煌》在上海保利大剧院上演,曼妙舞姿让台下观众如痴如醉,动情之处催人泪下。这是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的首场演出,上海舞台切入了姹紫嫣红的十二艺节频道。十二艺节期间,51台优秀剧目将在上海的19个剧场演出102场,上海观众足不出“沪”就能观赏到中国顶尖水准的舞台艺术。
在古今交汇的穿越中,体会“敦煌人”的执着与坚守
来自西域的胡旋舞、柘枝舞,在飞天的手掌上化为精巧的曲线,变化万千。一直以来,敦煌石窟中优美的飞天壁画,激发着无数舞蹈家的创作灵感。“很早就有一个愿望,想把惊世灿烂的敦煌飞天艺术用曼妙婆娑的芭蕾尽情绽放。”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说,“在与‘敦煌女儿’樊锦诗老师相遇、相识与相知后,我们才有幸窥见到她及她身后的‘敦煌人’对这世界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弘扬是何等的艰难与不易。我们越是深入了解,就越被‘敦煌人’痴情保护千年文化的故事所吸引和震撼。”
芭蕾舞剧《敦煌》突破界限,巧妙地从一代代“敦煌人”的视角出发,以精美的芭蕾动作塑造出飘逸灵动的飞天之美,引领观众游历大漠宝藏,更在古今交汇的穿越中,体会敦煌守护者对理想信念的执着与坚守。在舞剧中,留法小提琴家念予与壁画保护者吴铭一见钟情,但吴铭舍弃了随念予赴法深造的机会,毅然守护着国之瑰宝,最终积劳成疾,将生命献给了敦煌艺术……全剧分为两幕七场,在舞台上徐徐展开一幅波澜壮阔的图卷,将“敦煌人”震撼人心的故事娓娓道来。
饰演念予的年轻演员曹舒慈因在《敦煌》中的出色表演,获得了“文华表演奖”。她告诉记者,舞剧创排中遇到过很多困难,如何充分还原壁画上的舞蹈并以芭蕾的形式呈现出来更是难点之一。为此,主创团队和演员们深入敦煌,流连于各个洞窟,在数万平方米的壁画、2000多尊彩塑前捕捉灵感。“胡旋舞、飞天舞、反弹琵琶以及古代乐舞……莫高窟给我带来了直接的艺术启发,多元的艺术风格更是极大拓展着想象空间。”曹舒慈说,舞剧中有一段敦煌伎乐舞,融合了中国古典舞的特点和芭蕾的舞蹈方式,这种圆融无碍的结合就是靠一点点“磨”出来的。
丝路文化巧遇芭蕾艺术,尽情展现历史文化的传承之美
今年央视春晚中,一段芭蕾舞《敦煌飞天》带着观众穿越回了千年前。丝路文化与芭蕾艺术相结合,舞者们用芭蕾的肢体去追寻这充满生机与灵动的东方线条,让观众欣赏看到了历史文化的传承之美。而这段绚丽多彩、养眼醉心的芭蕾舞就出自舞剧《敦煌》。
随着中央芭蕾舞团巡演的足迹,敦煌瑰宝的璀璨魅力一路播撒、传扬,从北京到东京,再到浦江之滨。在上海保利大剧院,中央芭蕾舞团和敦煌研究院还举办了“行走的芭蕾,流动的敦煌”——芭蕾舞剧《敦煌》图片展,展示舞剧创作采风的全过程,也介绍了敦煌文化的历史以及“敦煌人”的事迹,吸引许多观众驻足停留。
此次,原创芭蕾舞剧《敦煌》参演、参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中芭派出了强大的演出阵容,不仅有中芭主要演员曹舒慈、首席主演马晓东以及主要演员王晔、郑宇分别领衔两场演出,还有优秀演员方梦颖、徐琰、孙海峰、佘兆环分饰剧中梦幻般的“飞天”,众多荣获国际大奖的新锐舞者:邱芸庭、战薪潞、刘雪晨等也将悉数登场,更有以中芭常任指挥刘炬执棒,乐团音乐总监助理、乐团首席王小毛领衔的中芭交响乐团现场为舞剧演绎敦煌“咏叹”,飘逸灵动的“飞天”、丝路古道的传说、画境内外的流光溢彩……近200人的演出阵容,将在上海保利大剧院的舞台“重现”画中、心中、历史中的灿烂敦煌,也将为中国艺术节的广大观众带来史诗般的深刻与震撼。
摄影:本报记者 叶辰亮
作者:宣晶
编辑:宣晶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